幼儿园课程目标——实施要点
(2012-03-01 17:20:17)
标签:
杂谈 |
实施要点 |
|
对教师的要求 |
对环境的要求 |
健康 |
1.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有关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技能,注意幼儿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2.细心照料幼儿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3.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锻炼兴趣,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 4.在体育活动中,做到动作规范、充满活力,为幼儿起示范作用。 |
1.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环境,使幼儿有安全感、愉悦感和被信任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
|
语言 |
1.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准确把握不同年龄班语言教育的重点。 2.尊重来自不同语言环境的幼儿,耐心、认真到倾听他们的表达,热情关心、平等对待不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 3.善于把握教育时机。特别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与能力。 4.教师自身的语言做到规范、亲切、文明、生动、语速、音量适宜幼儿。 |
1.为幼儿创造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为幼儿提供优美、规范、准确的语言环境(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等) 2.活动室中有适合本年龄班幼儿阅读的图书、书写的材料,且开架摆放,便于存放。阅读书写区光线适宜。 |
|
科学 |
1.热爱科学,欣赏与热爱大自然,有好奇心与探究精神,有比较广博、正确的科学知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深入了解幼儿学学科的特点,努力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承认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和认识事物的特点,准确把握 各个年龄班的教育重点。 3.幼儿的操作与摆弄是他们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主要表现,要理解幼儿的这些表现,以语言、目光、微笑、动作、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活动。 幼儿的科学活动有多种形式,应引导幼儿在实验、参观、交游、谈话讨论中,充分感知、观察、操作和思考。 4.在活动中要使幼儿不仅有与材料环境相互作用的机会,而且要让幼儿有相互交往表达想法的机会。 |
1.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种植园地、动物饲养角、室内自然角等应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其内容和材料应便于幼儿探索,并随着幼儿的发展、教育目标,以及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 3.班级中的自然角应摆放真实的自然物,幼儿在这里可以进行观察。 4.班级中应提供适量的、适宜幼儿阅读的科普图书,以及有关的图片材料,并与当前的教育目的相配合,便于幼儿自己取放。 |
|
社会 |
1.以对每个幼儿诚挚的爱与尊重以赢得幼儿的信任和爱戴,深入了解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特点和习得特点,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自觉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尊自信且自律的人。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地施加积极影响。 |
1.为幼儿营造平等、和谐、友善的人际范围,并为他们提供与伙伴及周围环境充分交往、接触的机会。 2.班级中有丰富的社会化学习环境,从相应的活动区到小型展览、墙面布置等,都应体现社会化学习的目的和幼儿的兴趣。 |
|
艺术 |
1.尊重、热爱幼儿,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自身的艺术修养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艺术教育。 2.了解和尊重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克服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艺术活动的倾向 ,欣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水平进行的表现与创造。 了解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 |
1.幼儿的艺术学习应该在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中进行。 2.幼儿的艺术学习需要环境的熏陶。教师应把优美、健康的音乐贯穿在一日活动中。 3.幼儿园的园、室环境应服务于幼儿审美和创作的需要。 4.幼儿园应当经常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和内容健康的动画片、木偶剧、儿童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