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说课稿
(2011-09-06 21:11:00)
标签:
杂谈 |
《祝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祝福》是鲁迅小说的经典之作,全面的展现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从艺术角度讲,鲁迅的小说包含了中国古典小说全部艺术手法,并积极的借鉴了当时可以借鉴的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就本篇而言,涉及了环境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段,不但刻画精细传神而且意味深长。从思想角度讲,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坛上不多见的以思想性见长的小说家,有的学者认为鲁迅是一个原创性的作家,他首先揭示了许多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不愿揭示也是不想揭示的重大命题,他的作品具有“当下性”。就此篇而言,其中所揭示的人性问题以及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并且似乎愈演愈烈。
二、学情分析:
就我的教学经验而言,以往的学生对于本篇小说的细节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体会鲁迅小说的当下性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这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不是一个语文教师所能解决的问题。钱理群说过一个人在困境下更容易走进鲁迅,这无疑是正确的,对于一群迷茫的生命而言,走进鲁迅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经验,我将整篇文章的重点定位于对细节的分析、体会上,适当的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当下性”。
三、教学简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初步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内容,归纳本篇小说的叙事特点。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导入:有的学者说鲁迅的小说是反封建的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小说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他相当全面的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乃至于当代社会中所遗留的还相当丰富的封建主义因素,希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加深对鲁迅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加清晰地看待我们今天这个时代。
一、学生自读课文,根据文本的空行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归纳小说的叙事特点。
1、
2、
(1)
(2)
(3)
学生作答,简要点评。(答案没有必要太集中,有点道理就行,这个不是考试要求的能力。但是一门真正的文学批评技能,可以讲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第一部分,培养学生根据细节进行合理想象、归纳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鲁迅的当下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第一部分,培养学生根据细节进行合理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鲁迅的当下意义。
教学过程:
一、
二、
(1)
(2)
三、
外貌——憔悴
神态——失常
语言——关注死的问题
总之,她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
四、
四老爷、短工都冷漠。说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一概冷漠。一个地区如此,茫茫中国也如此,启这么多人的蒙很难。
五、
基于这样的写作目的,小说第一部分以“我”的口吻叙述,强化“我”在现实当中的境遇,凸显“我”的尴尬,引人深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细节分析小说第二、三部分中出现的人物,重复强化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部分,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提问:在这部分里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里找出依据。
身世可怜,异常勤劳,异常心宽。
说明她没有觉醒的愿望,这不能赖她,她需要生存,要生存就要依附别人,凡是底层的人民都如此,要想启蒙他们就得让他们先生存,启蒙的思想家能给与他们这些吗?值得思考。
三、提问:在祥林嫂失踪之前和之后,四叔四婶的态度如何?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这一部分主要揭示的是一个封建家庭对于一个弱者的残忍冷漠,以及底层民众的不幸与无知,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批判的锋芒也不再是启蒙者,所以“我”隐去。
四、阅读第四部分,简要概述情节。
五、提问:这一部分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性格?通过什么写作手法表现的?
提问:四婶的追问表现了四婶怎样的品行?
提问:品味卫老婆子摇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时的内心世界。
小结:这一部分主要是表现了两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命运的态度,故事发生在两个女人之间,因此以其中一个人物的口吻叙述最合适。
如果说第四部分写的是女性世界内部的态度,那么第三部分主要表现的是男权世界对祥林嫂不幸命运的态度,两者在关注点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缺少同情是共同的。到此为止,小说为我们呈现出三个不同的世界:“我”的世界,启蒙者的世界;祥林嫂的世界,底层弱者的世界;四叔四婶的世界,权力阶层的世界。这三个世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同门自由发言。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以第三课时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作者所揭示的平民世界。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分析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的当下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联系文本,分析第四部分里面的祥林嫂形象。
二、请学生找出其他的普通民众,分析他们的性格。
可见,在鲁镇人可以分成三个层级,祥林嫂处在最底层,她只有任人奚落,玩弄的价值。这是一个等级如此森严的社会,也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
三、祥林嫂最终是死了,是什么加速了祥林嫂的死?
是四婶在祥林嫂捐门槛之后话语。也就是说直接促成祥林嫂死亡的是权力阶层,表面上看是女性,实际上支配女性的是背后的男权世界,以四叔为典型。
四、思考:又是什么东西支配平民世界和权力阶层的行为?
是封建迷信的习俗。
找出文中的习俗,分析它们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明确:习俗往往是根深蒂固的,难以撼动的,启蒙者要想改变中国,改变国民性,其实是以数人之力而敌一国。
小结:作为一个启蒙者,要对抗一个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国,就是要对抗权力阶层、平民阶层、底层世界,这就是鲁迅对中国当时的现状的深刻思考,事实上这种对抗至今犹存。当代中国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追求民主的人们也同样是用一己的肩膀抗那黑暗的闸门,同样也不被权力阶层青睐,也得到民众的不理解,甚至这些民主主义者自身也存在着诸多不民主的东西,今日之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依然是旧日之中国,鲁迅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100年或是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