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12月21日,本报以《长生桥难“长生” 有关部门要拆除》为题报道了芦山县太平镇的单拱石桥“长生桥”的前世今生。
报道刊登后,当地村民和文化界人士纷纷扼腕叹息,“太可惜了,那可是古董呀!”
跨越千年的雅安,有多少历史古迹值得我们去搜寻,有多少古建筑还不为人所知?
从本期开始,《西康周末》将开设“古建筑系列报道”,和记者一样走进深山,寻找历史古迹,展示被人遗忘的精美古建筑。
古建筑系列报道之一
http://s5/middle/89969cf3xbd3ef1779704&690
http://s14/middle/89969cf3xbd3eea5386bd&690
http://s15/bmiddle/89969cf3xbd3eebba5cfe&690
三座石桥,连接着朝圣者的脚步。
三座石牌坊,展示着古刹的宏伟。
山巅仅存的古寺,记录着一段与天全土司的传奇故事。
山间遗落的无数残石,诉说着当五重大殿的辉煌。
高山之巅,大雪纷飞,在景色怡人的风景区,它是被人遗忘的景点。
万山丛中,草长莺飞,古庙残碑,静静地诉说着鲜为人知的历史。
碧峰寺位于雨城区碧峰峡镇,即雅安碧峰峡景区内。因为“碧峰峡模式”的打造,碧峰寺,这座 隐藏于景区中的寺庙,常常被人遗忘。
据雅安文史专家曹宏(已故)所编著的《雅安史迹名胜探实》中记载,雅安县(现雨城区)境内有82寺,16佛庵,其中碧峰寺、悬空寺、铜鼓寺、金凤寺为四大名寺,以碧峰寺最雄伟。
碧峰寺为什么能被曹宏称为“四大寺之首”,它有怎样的古迹,有多少古建筑?
深山石桥,铺平祈福者前行的道路
http://s5/middle/89969cf3xbd3ee96ac4e4&690
1月4日,雨城区碧峰峡镇的翠屏山上,银装素裹,一片雪白。
走进碧峰峡景区内,“碧峰寺”三个红色大字赫然印记在路边的石头上。
往山上望去,一道石桥上屹立着一座书写着“碧峰寺”的石牌坊,桥下的溪水被当地人称作难敞沟。
“石头上的字和这个石牌坊,是现代人修建的。”梁健是碧峰峡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到此工作已经有一年多,这一年多来,他常常到碧峰寺,研究这里所遗存的古迹,“桥倒是有些历史,不过没有文字记录。”
“我们得先从下面沟溪走上来,下面有关于寺庙碑记。”梁健说着,引领大家顺着公路,往难敞沟方向碧峰峡景区打造成女娲池方向走去。
潺潺的溪声,不时在耳畔响起。
http://s6/middle/89969cf3xbd3eeeea6755&690
当看到溪水时,一座横跨于小溪之上石桥也呈现眼前。此石桥由宽2米、长6米左右的一整块石板构成,石板厚度达到50厘米。两侧的桥栏分别块石板组成,构成桥栏的每块石板长约2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
站在石桥侧面,可见石桥上长满了青苔。
“你看,这里有一个石碑。”梁健转身走向身后的两块石碑。
山间水气充足,不时有泉水溢出,石碑已经长满了青苔。
扒开青苔,“寺桥碑记”四字清晰可见,碑记内容大概意思为,香客们要到碧峰寺祈愿,首先要过的是这座桥,落款时间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也就是说,此石碑已经距今有228的历史。
“通往碧峰寺要经过三座桥。”梁健说,“这是通往碧峰寺的第一座桥,因为以前景区内还没有公路,这是朝山者的必经之路。”
沿着石梯,走向公路,跨过沟涧,一条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在杉木里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
“桥在这里,还有石碑。”爬山约800米后,又一座石桥呈现眼前。此石桥由两块长5米、宽2米、厚50厘米桥的两端,不迂,时至冬日,桥下满是枯叶,不见流水。
而桥头上放置的石碑为“复建桥序”,落款时间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距今有297年。
碑文大到意思讲述了一个名叫惠可的和尚,在60岁时在此重修了石桥,以方便香客上山祈福。
“你看石桥下面,还有一块石板,是不是就是当年废弃不用的桥呢?”梁健指着低于桥面约50厘米的另一座石桥说,“因为这座桥的造型独特,我们又叫它作‘子母桥’。”
石板路两边的杉木矗立云天,仿佛是一个个守护大山的坚强卫士。
这些杉木看树龄也不过20余年,但在200年前,这里是森林茂密。
三座石桥之间,相距大约在800米左右。也正是这三座石桥,连接着祈福者们通往山顶寺庙之路。
据《雅安史迹名胜探实》中记载,有香客需要到碧峰寺进香,就得沿关难敞沟溯源而上。在几百年前,这里沟深道险,危崖绝壁,虽然有苍翠的树林和悬挂在悬崖上的瀑布,还有奇花异草和各种鸟儿,但这近3000米的古道,在当时“沿途险象环生,攀藤慎步,不敢斜视。”
曹宏当年在书中记载,“大有深山藏古寺,苦行显虔诚之感。”
他分析碧峰寺不为人知的原因,是由于坡陡路险,最是寄情山水、珍惜名胜的建昌巡道黄云鹄(1819年-1898年,进士出身,官至清廷二品大员,历任四川雅州太守、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职,在雅安境内有众多名胜古迹留有很多他的题词和碑记),也没有到过碧峰寺游览。
http://s11/middle/89969cf3xbd3eeb16ab3a&690
石牌坊,揭示“碧峰寺”之雄伟
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往上爬行,山间时有鸟儿鸣叫,脚下的路慢慢延伸,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走出杉木林,前方高山上出现两座石牌坊,寺庙隐藏在苍翠的大山之中。
继续踏着石梯,往左侧的石牌坊前行。
碧峰峡镇碧峰村3组70岁的罗大娘正背着一捆木柴,拄着木棍,从石牌坊正门中走出,小心地走下新修的石梯。
在罗大娘的身后,“碧峰寺”三字清晰可见,不过,走进前去,才发现,此石牌坊是近代所建。
不过,石牌坊两侧屹立的石兽却是有些年代。
石牌坊左侧的石兽断了右前臂,右侧的石兽保存完好。
“这是两头狮子,左边是雌狮,右边雄狮。”梁健说,“看形状,应该是明代的雕刻。”
往右转,走进右侧的故牌坊。
此石牌坊与前面经过的两座石牌坊不同,它有三道门,分为二升级。
“翠屏山”三个大字刻于正中,右侧写着“四川雅州府雅安县正堂加三级江世琳题”,左侧为时间和修建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岁次壬午秋月,主持清司、清松”。
“翠屏山”左右分别写着“碧峰”“禅林”,中间的两根石柱上坚写着“共乾坤并峙,与日月争长”。
“原来这是我们碧峰寺的由来,也是碧峰峡的由来。”梁健说完,细心地看起碑文来。
根据碑文内容,这里原有“石屏一座,以示风水”,没想到“数十年后”,石屏倒塌,正值清司、清松在主持寺庙工作,于是两人到民间募捐资金,修建了这座石牌坊。
石牌坊喝历经250年风吹雨打,今天仍然巍然屹立,雄姿不减。
“这个石牌坊造型如此雄伟,可见当年古刹规模之大。”梁健说。
“原来这里的寺庙分为两廊,地里的石碑记载。”正当记者一行准备通过牌坊,往上攀登时,在左侧石牌坊处的罗大娘歇下木柴,指着牌坊右侧地里的一块石碑说。
碑文内容大致意思是,碧峰寺西廊原种有茶树,林木茂盛。碧峰寺曾有一个名叫明福的僧侣,“不守寺规”,将西廊典当给当地人,获得“数百金”,主持知道后,将其逐出碧峰寺。后来,又有当地村民以放牛、或是割草的名义,“盗摘茶叶”,无理取闹,想从寺庙里获取利益。
于是寺庙主持找到当地官员,刻出一通碑文告示,禁止村民骚扰寺庙。
碑文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由四川雅州府雅安县出示。
石碑、石牌坊所记载的内容,无不向人们讲述着碧峰寺的宏伟。
古寺庙,仅存的古建筑
站在刻有“碧峰”“禅林”字样的石牌坊前,无法看到碑文中所记载的“东西两廊”,面前是成70度的石梯,仰望石梯,空灵幽远之感油然而来,让一行人对碧峰寺充满了好奇。
一口气爬上100余步的石梯,不觉让人有些失望,面前是一个平台,左右散落的石块。
然后继续往上爬,有三个平台与第一个平台一样,只有散落的石块,没有任何建筑。
“从遗存上来看,这些平台上都应该有建筑存在过。”梁健分析说。
据《雅安史迹名胜探实》记载,碧峰寺依山建五重大殿,巍峨雄伟掩映于参天古林中。
“如今,五重大殿仅仅剩下最顶端的观音殿。”梁健说着,继续带着大家往前走。
“前面就是寺庙了。”有人高呼,冲向前去。
通往观音殿的最后一级石梯,左右的路肩各刻着龙和凤。
寺庙建筑依山而建,中间正堂,左右各有一侧廊,并且左右对称。
木质结构那条漆上了红色,看年代也是近代所建。左右各有一石梯通往大殿坝子内。
正中的石壁上写着“观音自在”四字,石壁还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这里的石壁上,原有泉水溢出,清洌可口。当地人称之为神水。”这里的守山人李成华指着石墙底部一个圆洞说,“不过现在是冬季,没有溢出泉水。”
也正因为如此,石壁上“观音自在”两侧刻着“慧眼慧心同自在,甘泉甘露共天涯”的对联。
http://s16/middle/89969cf3xbd3eed91d8ef&690
http://s16/middle/89969cf3xbd3eee94c24f&690
http://s15/middle/89969cf3xbd3ef20a13de&690
钱库,碧峰寺的转机
立于观音殿的阁楼上,恢宏的庙宇,精湛的雕刻,仿佛就在眼前呈现。
据《雅安史迹名胜探实》记载,因为碧峰寺远离尘嚣,处于深山,并没有遭受战火的侵扰。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碧峰寺仍保存着五重大殿的景象。
1954年,西康省人民政府还将碧峰寺更为省给保护单位。现在此块石碑还立于第二个石牌坊前。
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后来碧峰寺前后古木被砍一光,雅安县和下里乡(现为碧峰峡镇)将碧峰寺由前殿开始拆除,将木料运到市区内修建雅安招待所(今雅安人民商场处)。
占地12000平方米的寺庙,建筑依山就势,围绕中轴线原建有前殿、中殿、大雄殿、会灵阁、后殿等殿堂,但几经兴废,现存观音殿、石牌坊、石狮、香炉等。
如今,走在碧峰寺内,看着到处残存的石块,同样能感受到到时五重大殿的气势。
观音殿前的石柱上刻有精美浮雕。
通往山顶寺庙的道路两旁,残存着各种石块,有的石块上刻着花草虫鸟、牛羊等物。
在第三个平台上,几个呈莲花瓣形的石块特别引人注目。上面刻有花草和人物。
“这些应该是当年寺庙香炉的底座。”梁健说,“只可惜大多都已毁坏。”
平台上左右两侧分别放置着一个“字库”和“钱库”,分别刻着“晓字归儒释,成人在圣贤”,“独立千年库,常存万贯钱”两幅对联。
对于钱库,曾有一段佳话。据说当年有一人前往碧峰村考察时,正是看到钱库上的对联与其公司名称相同,此人欣喜之余,决定投资碧峰村。投资换取了回报,当年,这里创造了“碧峰峡模式”,成为省内外旅游开发的榜样。
这个人正是梁健的上司,投次开发碧峰峡景区的老板陈清华。
佳话归佳话,但眼前寺庙的残破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景区也对很多古迹进行了修复和整理,但
要重现当年寺庙风采,需要投资更多的资金。
据说,景区相关负责人,正在着手打造碧峰寺。
http://s5/middle/89969cf3xbd3ef27ebce4&690
http://s5/middle/89969cf3xbd3ef118d784&690
高氏祠堂,天全高土司的另一种归宿
观音殿内放着四五通石碑,除去几通捐资的石碑外,右侧房间内一通呈黑色的石碑讲述着一个与天全土司的故事。
石碑立于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碑文为重修碑记,大致内容为,碧峰寺第十一代主持圆秀重修了寺庙,并在此处建立了高氏祠堂。
为何是高氏祠堂呢?
故事得从雍正七年(1729年)说起,那年4月,清王朝为了消除西南民族地区土司间和土司内部的暴力,决定废原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并于其地置天全州,隶属雅州府。这就是雅安历史上最著名的天全“改土归流”。
天全土司,由高、杨二土司管理。
据曹宏考证,改土归流后,高杨二土司嫡系亲属迁往江西。乾隆至嘉庆年间,高土司分支后裔高永福为保存高氏千余年宗系,征得族人同间,将土司府遗产变卖,先维修明代高土司重建的天全县北门外慈朗寺(现有遗址),然后到碧峰寺重建观音殿,并在观音殿内单开一院建高氏宗祠。
工程完毕后,高永福就在碧峰寺削发为僧,法名正是碑文中所记载的僧侣“圆秀”。
曾经繁华早已逝去,如今碧峰寺的后山上,仅留下一座座无名坟墓,静静讲述着那段早已尘封的历史。
http://s7/middle/89969cf3xbd3eee24ad16&690
碧峰寺修建时间之争
在景区内,有一份碧峰寺的简介中说,碧峰寺始建于唐,明代重建。
而据民国版《雅安县志》记载,“相传木极和尚得道此,号碧峰禅师。寺颇宏敞,为阖邑冠盖。旧藏经典古铜瓷多品,今皆不存。碑尚存,系明成化年建。”。
碧峰寺建于何时,是唐代、还是明代?
记者和梁健在碧峰寺内,所找到的石碑大多以清代为主,最早的碑文为雍正年间。
而据观音殿内高永福的重修碑记上记载,嘉庆年间,重修寺庙的工匠们在一房梁上看到一则记载,说是明代重修。
并且在碧峰寺山间还发现了“大明”字样的古墓。
时间久远,并且遭到破坏。唐、宋时代的碑记并没有遗存。也就是说,没有有力证据证明是唐代所建。
不过,梁健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佛教兴盛于唐代,在唐代时,深山之中建立一所寺庙不足为奇。”
为何曹宏在书中明确提到是“明成化(公元1465年--1487年)”年间修建,他的依据是什么?
碧峰寺,是建于景区所说的唐代,还是明代,还待更多专家前去考证。
“不管如何,能够重现碧峰寺当年恢宏的气派,就是我们当地人最大的心愿。”守山人李成华一语说中了大家的心思。
http://s12/middle/89969cf3xbd3eef6ad84b&690
http://s5/middle/89969cf3xbd3eefc0c774&690
http://s3/middle/89969cf3xbd3ef0122b52&690
http://s4/middle/89969cf3xbd3ef074e2d3&690
http://s10/middle/89969cf3xbd3ef0c213b9&690
http://s14/middle/89969cf3xbd3ef1c4852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