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送寒衣的现实意义

标签:
教育 |
http://s12/mw690/002waPkEgy6DOtuZnnm5c&690
一年一度的“寒衣节”又到了,为什么“寒衣节”要送寒衣?应该有什么特别要求?有何现实意义?作为一种信仰习俗文化,值得探讨。
什么叫“送寒衣”?
“寒衣节”送寒衣,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民间重大祭祀习俗活动。随着天气渐渐寒冷,在农历十月初一,标志着冬天的来临,人们怕在冥间亡故的亲人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用纸制作的各种“衣服”及五色纸,统称叫“寒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寒衣焚化给祖先及亡故的亲人,叫作“送寒衣”。
为什么要“送寒衣”?
古往今来的“送寒衣”,虽然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区差异,但“合乎时令的悼亡”是送寒衣的主题。这种爱心远比献花圈更显得“实际”或“贴切入微”。
随着地区的差异,各地习俗有所不同,传统上普遍要求:
一、要有怀念心、虔诚心、恭敬心、感恩心。因为祭祀是一项非常严肃、庄重的“知其白守其黑”的实践,“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二、寒衣及祭祀品的原料尽可能不用塑料类型或无机材料。
三、寒衣以自己亲手制作的最好,特别是女儿制作的“最真”。
四、制作寒衣时或整理寒衣及贡品前都要洗手洁身。
五、给自己亡故亲人焚烧寒衣的同时,千万别忘记给游往的亡灵们也焚烧寒衣和贡品(在圈外、坟茔外或十字路口焚烧)。
六、焚烧的寒衣和冥币一定要燃烧充分,都化成纸灰,否则,前功尽弃。
七、注意环保和安全。
送寒衣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一)在形式上有“散焚”和“打包”。“散焚”就是把做好的衣服及纸币直接去焚烧。“打包”就是把做好的衣服及纸币打成邮包的形式,写上名谓去焚烧。
(二)在先后次序、地点和时间上:
1、首先是整理。用心和干净的手恭恭敬敬如数家珍一样把寒衣、纸币及各种贡品放于正堂桌上或茶几上清点整理妥善。尔后有祠堂的家庭要上祠堂祭奠,再去陵墓、路口焚烧。
2、直接到坟茔陵墓祭祀焚烧,最晚时间一般不要超过酉时(下午5时之前)。
3、晚上在家门外路口或十字路口焚烧祭祀。
4、远在异乡的人们晚上应就地面朝家乡方向焚烧祭祀。
5、上午在坟茔陵墓祭祀焚烧,晚上在家门外路口或十字路口焚烧祭祀。
6、焚烧时用材火灰或木条在“寒衣、冥币”的周围画个圆圈,意在保证亡故的家人安全享用。
道家对寒衣节有何说法?
道家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集大成者。道家称此日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其五帝攢會之日,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當醮謝,須憑法力祭祀,追贖塗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传说,阎王爷会在这一天给阴间的鬼魂们放假,让它们来人间领取其在世的家人给它们送的钱物,然后在天亮前赶回阴曹地府。可见这一天的祭祀非常重要。
“寒衣节”送寒衣有什么特别要求?
送寒衣是一种祭祀,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慎终追远”,绝不能心不在焉,更不能有不敬之言;不要喧哗,最好关闭手机。进入真正怀念感恩逝世亲人的状态,真心诚意的送上最美好的祝愿,为逝世亲人心灵的归属去向而安心!
“寒衣节”送寒衣有什么现实意义?
寒衣节的风俗,源远流长。《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说。《中华全国风俗志》:“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人类的文明最早就是从尊重生与死开始的,
《论语•学而》记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和引发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识。因此不管用什么方式祭祀,每个人都应该放弃浊思尘念,清净身心,正心诚意,用心灵与天地自然交流融合,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寒衣节真正文化含义上的灵魂,才是最好的祭祀!
转载:QQ 复光明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