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胃肠科-胃轻瘫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诊断

(2012-06-03 16:43:18)
标签:

健康

    发病机制

    武汉胃肠专家表示:胃运动障碍被认为是胃轻瘫发病机制中最正要的因素。胃肠运动的不协调、胃神经肌电活动损伤、胃肠激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以及精神、神经因素与药物、饮食影响均与胃轻瘫发病有关。

    (一)四窦压力降低  胃内压力测定发现特发性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以及胃肿瘤的轻瘫患者均有胃窦压力明显降低,尤其是餐后胃窦压力降低更为明显。

    (二)胃窦十二指肠不协调运动  包括时相性幽门收缩增加、胃窦一幽门一十二指肠顺向性运动减少,代之以同步甚至逆向性运动,以及近端小肠过于频繁收缩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又一因素。

    〔三)胃电节律紊乱  正常胃电慢波频率为3次/min。胃动过速(>3.7次/min)、胃动过缓(< 2.4次/min)以及综合性胃电无节律均可导致胃排空延迟而出现临床症状,常见于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部分切除和迷走神经切断后及特发性胃轻瘫患者,其原因尚不清。

    (四)胃肠激素与神经系统   胃轻瘫患者消化间期综合肌电Ⅲ相活动消失,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推测为胆碱能神经传递功能缺陷,使胃动素对肌细胞作用受损,导致胃动素代偿升高;此外肠内、外神经系统寸正常胃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其各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引起胃肠运动障碍,特别重要的是肠内神经系统(ENS)。

    (五)精神、饮食与药物因素   胃肠运动障碍者中出现心理变异如焦虑、恐俱和抑郁等的比率较普通人群中高,研究还发现胃排空延缓与饮食中热量、蛋白质、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明显缺乏有关,还与饮酒、应用肾上腺素能0受体兴奋剂等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症状  腹胀、早饱较常见、多于餐后出现,可持续1~2h,且可出现迟发性恶心、呕吐、上腹灼热感或疼痛,还可伴有体重下降、乏力及衰弱。

    (二)诊断 目前胃轻瘫的诊断多以胃肠道功能性检查为依据,主要方法有:

    1.核紊胃排空  目前为胃动力检测的金标准。可以对胃排空定量,且为非侵人性检查,但费用高,有放射性,不建议在同一个体短期内重复使用。亦可应用胃磁图检测胃排空。

    2. 胃x线检查   钡餐造影可排除胃器质性病变及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不透x线的钡条在胃肠运行情况可纵对胃排空进行定性判断。

    3.胃电图   体表胃电图对胃电节律紊乱有相当的诊断价位,可以长时间、重复记录胃电活动,且为非侵人性检查技术,目前已提议将胃电图作为胃动力异常的筛选手段。

    4.超声检查   可动态观察液体胃排空,且能准确测量,无创、易于重复,但该技术费时,仅限于液体胃排空,故其临床价值有限。

    5.胃肠测压技术   通过生理多导仪,利用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或腔内传感器测压系统对胃肠内的压力进行测定,明确胃肠运动异常与否。MMC的存在与否及时相性收缩的幅值,可以提示动力紊乱的病因是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收缩存在而幅值低为肌源性,MMC缺乏则为神经源性。

    6.呼吸试脸   进食含有小剂量13C的辛酸(octanoic acid),通过呼吸分析示踪固体食物的排空情况。辛酸进人十二指肠,示踪剂很快被吸收且转运至肝并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呼出后,可以在呼气中测到,以一定时间间隔收集呼气标本进行分析,可对胃排空进行评估,测定液体食物排空用13C醋酸钠(Sodium acetate)做标记物。

    7.口服药的吸收  口服含扑热息痛(paracetamol)的液体餐,摄取后测定血中的扑热息痛含量,因此药一排到十二指肠即开始吸收,血中随时间变化的扑热息痛含量可作为胃排空的指标。

8.阻抗技术  用外里电极经腹壁测量上腹部阻坑的变化。如液体试餐的电传导性与周围组织不同,阻抗的变化则与胃排空时胃容积的减少相关。该技术费用低,可重复,有望临床推广。

咨询: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保障基地医院(胃肠科)【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790-970【来院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庙上湾82号

 文章来源:武汉肠胃健康网http://www.weichang114.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