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投资杂谈杂谈 |
第一部分2000年之前的,已经贴出来了。现在放出第二部分。
(一)
单位:百万美元 |
利润 |
利润增长率 |
ROA |
ROE |
2000 |
4026 |
- |
1.61% |
16.31% |
2001 |
3423 |
-14.98% |
1.20% |
12.79% |
2002 |
5710 |
66.81% |
1.69% |
18.68% |
2003 |
6202 |
8.62% |
1.64% |
19.36% |
2004 |
7014 |
13.09% |
1.71% |
19.56% |
2005 |
7671 |
9.37% |
1.72% |
19.57% |
2006 |
8420 |
9.76% |
1.73% |
19.52% |
2007 |
8057 |
-4.31% |
1.55% |
17.12% |
2008 |
2655 |
-67.05% |
0.44% |
4.79% |
2009 |
12275 |
362.34% |
0.97% |
9.88% |
2010 |
12362 |
0.71% |
1.01% |
10.33% |
2011 |
15869 |
28.37% |
1.25% |
11.93% |
2012 |
18897 |
19.08% |
1.41% |
12.95% |
在经济危机之前,富国银行的表现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乏味。利润从2000年的40亿增长到2007年的80亿,增加一倍。股价从2000年底的28涨到了2007年最高点35左右。7年时间,涨幅才25%。这个,说穿了很简单,就是为了还债。2000年的时候,富国的市盈率已经接近20倍。但是2007年最高点的时候,市盈率才14倍不到。之前炒高的,就要用好几年时间来还债。这是股市的定律。经常看很多人说,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的中心,三大股指去年早就创了新高,我们的A股,还在地下室窝着。因为美国的2007年,道指和标普都在20倍市盈率附近啊。我们的沪深,最高点我记得都已经快到80倍市盈率了吧?美国的现在,只不过是三大股指又都回到了18倍市盈率的样子,但是我们的A股,沪指11倍市盈率,深成指好像15倍。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我们的沪指跟标普一样的估值,那么就会在2007年温和地涨到3000点,再温和地跌到2000点,到现在差不多4000点左右创了新高。要么上天,要么入地。我们A股就是如此。
但是,这段时间很有趣的是巴菲特的行动。
单位:百万美元 |
巴菲特持股数 |
巴菲特成本 |
年底市值 |
当年加仓金额 |
加仓平均价格 |
加仓均价对应市盈率 |
2000 |
53 |
306 |
- |
0 |
- |
- |
2001 |
53 |
306 |
2315 |
0 |
- |
- |
2002 |
53 |
306 |
2597 |
0 |
- |
- |
2003 |
56 |
463 |
3324 |
157 |
52.33 |
14.18 |
2004 |
56 |
463 |
3508 |
0 |
- |
- |
2005 |
95 |
2457 |
5975 |
1994 |
51.13 |
11.36 |
2006 |
218 |
3697 |
7758 |
1240 |
44.29 |
17.93 |
2007 |
303 |
6677 |
9160 |
2980 |
35.06 |
14.73 |
2008 |
304 |
6702 |
8973 |
25 |
25.00 |
35.71 |
2009 |
334 |
7394 |
9021 |
692 |
23.07 |
13.18 |
2010 |
359 |
8015 |
11123 |
621 |
24.84 |
11.24 |
2011 |
400 |
9086 |
11024 |
1071 |
26.12 |
9.26 |
2012 |
456 |
10906 |
15592 |
1820 |
32.50 |
9.67 |
其实人们对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误区,就是一直以为老巴在1990年扔进去3亿美元,然后变成了现在的100多亿。其实根本不是。从2003年开始,巴菲特就开始大笔加仓富国银行。尤其是在2005-2007这三年间一共买了60亿的股票。而且,买价对应当时的PE,都在10以上。甚至都在15左右。这个数据表做出来,我看到的不是大家心目中“高抛低吸”的股神,而是一个“高吸低吸”的老顽固。直到2012年,老巴在富国银行投入的金额已经将近110亿了。但是持股市值只有156亿。有很大一部分收益,还是从2012年开始的美国银行股的行情提供的。老巴这一仗打得可不怎么样。但是,我在后面会一起说说我的理解。
(二)
很多人以为富国银行一点都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个是不对的。下面是富国银行这段时间的利润表:
单位:百万美元 |
净利润 |
EPS |
ROA |
ROE |
净资产(十亿) |
2000 |
4026 |
- |
- |
- |
- |
2001 |
3423 |
- |
- |
- |
- |
2002 |
5710 |
3.35 |
1.69 |
18.68 |
30 |
2003 |
6202 |
3.69 |
1.64 |
19.36 |
34 |
2004 |
7014 |
4.09 |
1.71 |
19.56 |
38 |
2005 |
7671 |
4.5 |
1.72 |
19.57 |
41 |
2006 |
8420 |
2.47 |
1.73 |
19.52 |
46 |
2007 |
8057 |
2.38 |
1.55 |
17.12 |
48 |
2008 |
2655 |
0.7 |
0.44 |
4.79 |
102 |
2009 |
12275 |
1.75 |
0.97 |
9.88 |
114 |
2010 |
12362 |
2.21 |
1.01 |
10.33 |
128 |
2011 |
15869 |
2.82 |
1.25 |
11.93 |
142 |
2012 |
18897 |
3.36 |
1.41 |
12.95 |
159 |
富国银行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也是差不多被吃掉了一年的利润。但是,富国恢复得特别快。而且在2008年一片萧条中,并购了另一家跟自己体积差不多大的银行。铺了这么大的摊子,等到经济危机过去了,就能收获更多了。相比其他大银行,富国确实算是受影响最小的。而且还发了一笔危机财。
|
年份 |
净利润 |
净利润增加 (2006年为基准) |
富国银行 |
2006 |
8420 |
- |
2008 |
2655 |
-68.5% |
|
2009 |
12275 |
45.8% |
|
2010 |
12362 |
46.8% |
|
2011 |
15869 |
88.5% |
|
2012 |
18897 |
124.4% |
|
摩根大通 |
2006 |
14444 |
- |
2008 |
5605 |
-61.2% |
|
2009 |
11728 |
-18.8% |
|
2010 |
17370 |
20.3% |
|
2011 |
18976 |
31.4% |
|
2012 |
21284 |
47.4% |
|
花旗银行 |
2006 |
12056 |
- |
2008 |
-27684 |
-329.6% |
|
2009 |
-1606 |
-113.3% |
|
2010 |
10600 |
-12.1% |
|
2011 |
11100 |
-7.9% |
|
2012 |
7500 |
-37.8% |
|
美国银行 |
2006 |
21133 |
- |
2008 |
4008 |
-81.0% |
|
2009 |
6276 |
-70.3% |
|
2010 |
-2200 |
-110.4% |
|
2011 |
1400 |
-93.4% |
|
2012 |
4200 |
-80.1% |
|
汇丰控股 (毛利) |
2006 |
24212 |
- |
2008 |
9307 |
-61.6% |
|
2009 |
7079 |
-70.8% |
|
2010 |
19037 |
-21.4% |
|
2011 |
21872 |
-9.7% |
|
2012 |
21409 |
-11.6% |
上面这个表列出了几大银行在危机后的恢复情况。富国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其实摩根大通也不错。只是因为富国在2008的并购,使得后面利润增长多了。其实股价上,摩根大通河富国基本是同步的。二者都创了历史新高。但是,其他的三家就没那么幸运了。汇丰银行算是三家里面比较好的了。利润恢复得差不多了,股价也到了2007年最高点的一半附近。花旗和美银就惨了。特别是美银,因为损失过于惨重,到现在依然是技术上破产的。净资产为负。这个债,不知道要还到什么时候了。
我之所以选2006年为基准,是因为2006年才是西方国家的危机前最鼎盛的时候。2007年虽然股市没怎么跌,但是次贷危机的前兆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在2007年4月的时候,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就已经破产了。2007年的年报中,各大银行的坏账也开始增加,利润减少。那个时候,我们A股的同志们还在如火如荼地疯炒呢。什么都不理会。大小非,加息加准,加印花税,高位砸盘等等事情都是在2007年最火爆的时候提出来的。但是人们疯狂的时候哪顾得上那么多啊。都是跌到3000点了才回过神来,悔当初啊。
(三)
在我说我的感想之前,我想先举个例子。就是两个飞行员的例子来说明。有两个飞行员,一个是世界上最牛逼的特级飞行员之一。在全世界的特技表演上,表现非常好,各种高难度动作都能做,而且还自创了许多别人试都不敢试的动作。他这辈子只失误了一次,就是在最后一次表演上飞机出了一点点小故障,机毁人亡。还有一个飞行员,已经有40多年飞行生涯了。在他执飞的航班中,出过无数次小故障和10次比较重大的故障,但是他都能非常冷静地化险为夷,救下几百名乘客的命。在他70岁那年,光荣退休。
巴菲特对富国银行的高位加仓,是错误么?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但是,都无所谓。因为你我都不是世界首富,都没控制一家资产上千亿美元的巨型公司,也没在股市中混过50多年。所以,巴菲特的某个行为是对是错,可能只有他老人家自己才知道吧。但是,我个人理解,巴菲特就像是那个稳重的飞行员一样。不搞抄底逃顶,不做那些一天赚10%的高难度动作,只有稳稳地调整仓位。并且,在战略性的问题上,绝不能犯错;在小问题上犯点小错,也留下足够的空间,似的自己的错误杀伤力不大。如此,就能在别人都死一大片的时候,老巴挺到最后,再去从容不迫地捡尸体。如果死了,就算再辉煌,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再澄清一点大家对于巴菲特最大最大的误区,就是年化20%的收益率。2012年伯克希尔的年报中,净资产是1870亿美元,总资产是4270亿美元,其中2358亿都是负债。只不过,这些负债大部分都是一些应付账款之类的东西,没有长期借款,要不了他的命。而那20%的年化增长,是他净资产的巴菲特曾经告诉人们不用杠杆,但是他自己可没有信守承诺噢。这么来算的话,只要他在总资产上取得10%的收益,净资产就能增长23%。各位朋友们,以后炒股的目标只要定在年化10%,超越巴菲特妥妥的。
这就是巴菲特。能把巴菲特的精髓提炼出来,并且灵活运用到自己身上的那些人,都很牛逼。简单去模仿巴菲特的,都活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