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投资杂谈 |
招行的业绩快报出来了。450亿的利润,接近25%的ROE。只有一句话——非常满意。不说别的。看空的人总有看空的理由,懒得争。
今天不说这个。最近学了不少会计学的知识,能搞明白一些企业运作的情况了。所以,把曾经招行的“败笔”拎出来说说。招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是不少招行老股东心中的痛。2008年9月消息公布后的两个跌停,至今仍让人们记忆犹新。而且,收购永隆银行的价格接近20PE,3PB。无论怎么看都觉得买贵了。不过现在我细算一下,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收购永隆银行,对招行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
首先更正一个错误的观念。对于我们散户来说,如果拿出10W,在银行股20PE的时候,买了银行股。后来银行股跌了70%,我们就要损失7W。但是对于企业并购来说,根本不是一码事。永隆银行是彻底被招行私有化的。总成本是320亿人民币。按照会计学的准则来说,除非永隆银行破产,或者发生重大的经营损失,或者招行把永隆的股权卖掉,或者永隆分红什么的。否则,这320亿永远都是320亿躺在招行的资产表上。跟股市涨跌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也不影响招行的总资产和净资产。
招行为了收购永隆银行,在2008年发行了300亿的次级债。首先我们理一下这个过程:招行发行300亿次级债,招行的总资产增加300亿,总负债增加300亿,净资产不变。然后,招行用320亿现金收购了价值320亿的永隆银行全部股权。这个过程只是转变了一下资产的形式,并没有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所以整个发债和收购的过程,对净资产没有丝毫的影响。真正影响净资产的,是债券的利息。这300亿的次级债一共有3种债券,都是发行给机构投资者的。第一种十年期190亿,前五年利率5.7%,后五年利率8.7%;第二种15年期70亿,前十年利率5.9%,后五年利率8.9%;第三种10年期40亿,浮动利率,前五年平均大概4.5%,后五年平均大概7.5%。在第五年或第十年债券利息跳升的时候,招行有权回购债券,也就是有权还本。这三种债券的利息如下表(单位人民币亿):
年度 | 第一种 (190亿) |
第二种 (70亿) |
第三种 (40亿) |
总债券利息 | 永隆银行利润 |
2009 | 10.8 | 4.1 | 1.8 | 16.8 | 7.9 |
2010 | 10.8 | 4.1 | 1.8 | 16.8 | 11.5 |
2011 | 10.8 | 4.1 | 1.8 | 16.8 | 15.4 |
2012 | 10.8 | 4.1 | 1.8 | 16.8 | 16.4 |
2013 | 10.8 | 4.1 | 1.8 | 16.8 | |
2014 | 16.5 | 4.1 | 3 | 23.7 | |
2015 | 16.5 | 4.1 | 3 | 23.7 | |
2016 | 16.5 | 4.1 | 3 | 23.7 | |
2017 | 16.5 | 4.1 | 3 | 23.7 | |
2018 | 16.5 | 4.1 | 3 | 23.7 | |
2019 | 到期 | 6.23 | 到期 | ||
2020 | - | 6.23 | - | ||
2021 | - | 6.23 | - | ||
2022 | - | 6.23 | - |
-
可以看到,2009年,招行需要支付的债券利息-永隆银行利润的差是9亿人民币,相当于2009年招行总利润的5%。这是影响最大的一年。以后,随着招行和永隆银行的利润增长,需要支付的债券利息对招行的影响越来越小。总的算下来,这四年里,需要支付的债券利息共67亿,永隆银行的利润共51亿。所以需要净支付16亿的债券利息。这16亿是利润和净资产的减少。但是要知道,这四年里招行的利润一共是1250亿。另外,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的9月,招行就要把第一种和第三种债券共230亿还本了。还本的话,是用总资产来还总负债。也就是总资产和总负债一起减少,净资产依然不变。
所以,招行收购永隆银行需要支付的总账如下:
1.
16亿利息。这个影响的是净资产和净利润。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银行业的回暖,永隆银行未来的利润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2.
2008年的20亿。这是320亿收购成本-300亿融资成本的结果。这20亿,只是转变了一下资产的形式。并不影响任何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数量。
3.
2013年的230亿。同上,这只是转变了资产的形式。并不影响资产的数量。
4.
2018年的70亿。同上。
可以看出,就会计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招行的股东只需要让出16亿的净资产,就能买下一个干干净净的永隆牌印钞机。以后可以印钞。而且还有什么1+1>2的协同效应,什么海外进军的桥头堡,什么取长补短之类的战略作用,我就不太懂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永隆是招行的,招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他人,想玩都没东西给你玩。这就是优势。所以,这笔买卖吃亏了么?我反正越看越划算。其实想想也是。当年竞购永隆银行的,有工行,建行,交行和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这么多银行都去抢一个臭狗屎,可能么?而且,马蔚华比我们散户都傻,可能么?所以,个人认为,市场一直在误读招行收购永隆的这桩交易。这也难怪。下跌总是下跌的理由,上涨总是上涨的理由。2007年,哪个股票要公开增发,第二天一定封涨停。这么多年过去了,有谁还能记得?
前一篇:长线和短线的根本区别
后一篇:永远对市场保持一颗敬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