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投资杂谈 |
明天要申购的浙江世宝,募资达到创纪录低的3900万。也就和一些股票大单的金额差不多。短时间内发审会也不开了,也没什么新股上了。摆出一副停发新股的姿态。让我想起了08年的那次救市。
中国股市20年,大家熟知的救市有三次。1994年的,2005年的和2008年的。大家不知道的有好几次。比方说1996年的和1999年的。救市的手段不外乎三种:停止圈钱(停新股或者停减持),降税(印花税,红利税,交易费等等),引进资金(国有股东,ZF,券商,QFII等等)。
救市的具体政策根据目的不同,手段也就不同。有的时候需要吆喝出来(比方说大家知道的那三次),有的时候需要让圈里人先吃,就悄悄的(比方说1996年)。反正基本上每次都能救出一个牛市来。但是,这两种政策的效果不太相同。吆喝出来的,政策发布当天会很爽,大盘基本涨停,大家很高兴。但是随后一般就会继续掉下去,掉到一个更深的底,大家都觉得这股市要完蛋了,再救也不行了,然后再涨上来。反而是悄悄地救市,通常会不怎么反复,直接涨上去。
最近的救市其实早就开始了。大股东回购,大规模引进QFII,发新的ETF,转融通等等措施都是指向“开源”的。节流方面,大盘新股和大规模融资早就不让上了,今年新股的募资规模也可能只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降税方面,郭主席倒是经常吆喝,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实质性进展。前前后后搞了一年,人们也不怎么认账,倒是见股市天天创新低。
其实中国的最高层对股市的定位一直都是比较低端的。它只不过是一个政治工具。需要用它达成某种目的的时候,就会搞一搞。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管了。我们总是牛短熊长,也跟这个有关系吧。
期盼救市的想法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相当于把自己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一些虚无缥缈,连自己都不清楚是谁的人。而且至于他们什么时候救,怎么救,会救到什么程度,谁都不知道。而我们投资股票之前,就应该考虑好各种情况。自己始终掌握主动权。既然怕跌,怕套牢,就不应该进股市。投资股市的,不经历先期的赔,怎么能有后期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