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你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

“当你闭上肉体的眼睛,你就第一次能够用心灵眼睛观察你的绘画。”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1774年9月5日出生于德国格雷夫斯瓦德港市,早年在哥本哈根美术学院学习,后来定居德累斯顿。那里他过着平静的活,有时会去波西米亚的山区和湖泊旅行。他一开始用铅笔绘制风景,直到1807年才进行油画创作。他的题材开辟了风景绘画新的领域,发现了人们从未发现的新的自然:无穷无尽的海洋或山脉、大雪覆盖的山地,以及照在上面的阳光或月光。他很少用宗教形象,但是风景画传达了崇高的精神力量。19世纪晚期随着象征主义的兴起,他的艺术受到人们高度评价。
▼
《格赖夫斯瓦尔德附近的草地》,1882
他的父亲寡言少语、缺少温情。弗里德里希儿时丧母,13岁,又目睹亲弟弟掉进结冰的湖里溺死。这些都给他以及他后来的艺术留下了深沉的伤痛。
《自画像》
弗里德里希长大后思想丰富却害羞腼腆,像他的父亲一样沉默寡言。从很小的时候,他就被训练作画,但是,在经历多年的贫穷困苦之后,他自己独特的作画风格才开始形成。
那个时代的人们喜欢阳光、古典的风景画。夏天的意大利是最理想的作画对象。
《德累斯顿风貌》
弗里德里希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开始展示自己的生活观的第一幅画。
他没有描绘画作中常见的天使,哭泣的圣徒和士兵,反而刻画了一个建在巨大的峭壁之顶的耶稣的十字架,十字架位于葱葱的德国冷杉树之间,陡峭的山体之后,光线刺穿云层射过来。就是这幅著名的《山中十字架》,这幅画震惊了那个时代的人。
《山中十字架》
弗里德里希后来意识到,自然可以制造出很多种庄严的气氛,而这些气氛同以前阐释基督教的故事时所产生的气氛相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干脆不再直接描绘耶稣,但他保留了同耶稣的生死相关联的悲痛伤感的氛围。
所有的树木、高山、迷雾、参差不齐的礁石、月亮的升起、夜晚静止的水面、空旷的荒野和雾气都可以传达那些基督教神学家曾经在福音书里发现的痛苦、爱、折磨和救赎。
《格拉芙地貌》
他痴迷于画独身的男女,好像他认为只有当远离文明的束缚时才能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他朋友不多,也几乎从来不离开他那简陋的画室。
《窗户边的女人》
《太阳升起前的女人》
https://mmbiz.qlogo.cn/mmbiz/uic86bFdCQgwyDRnVH1JRurFm4oybMribNhXUgzwwxmsxsKwMBeqc0WrbicwBicHSib9DFExWFwz1vea1v3lrYPeM1A/0?wx_fmt=jpeg
《云端的旅行者》
弗里德里希把孤独看作一种探索内心深处的奥秘的状态。他也相信,大自然冷酷的一面可以使人们以自我安慰和赎罪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极地冰封》
《海边升起的月亮》
暗红褐色的大礁石上,默默地坐着三个孤独的人,光线将他们寂寞的背影清晰地凸显出来。碧玉般的海面和被白云遮蔽的天空因天际金色圆月的出现,而被洒上一层金色。在宁静的气氛中,惟有被微风吹拂着驶向岸边的两艘帆船是运动的物体。幽远和孤寂是主宰一切的要素,处于画面中心的三个人物都并没有成为视觉的中心,人物与充满忧伤的抒情诗般的风景相互交融但始终又相互游离的微妙境界,借弗里德里希精美的构图和用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弗里德里希天性内向,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令人吃惊地对荒凉的废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孤独和寂寥是贯穿他所有作品的主线,弗里德里希把自己强烈的宗教情结、对彼岸世界的渴求都融入自然的风景中,创造了极富感染力的诗意画面。
弗里德里希死于1840年,那时他六十多岁,几乎快被世界遗忘了。
《画室里的弗里德里希》
《雪地巨坟》
他并不知道,在很久之后的将来,他的作品备受推崇——并不是因为它能取悦我们,而恰恰是因为它能重塑和表达出我们所有人的那部分最悲伤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