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悖论
(2022-11-26 23:47:05)
标签:
财经 |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一个观点: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形成悖论。”
这个悖论有两句话:
作为储备货币,美国会贸易逆差;
美元稳定,美国必须贸易顺差。
第一句是有可能,
第二句是猜测。
我说,特里芬悖论不存在。
在我的《人民币国际化》中讲过,
储备货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得到:一贷款(或外国投资)、二货币互换、三贸易顺差。
特里芬只把第三种贸易顺差作为储备货币来源。一个经济学家观点如此狭窄,令人震惊。
事实是,直到1976年后,美国才由顺差变持续的逆差。1985年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这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
第二句,
币值稳定就要顺差。
这里,币值稳定与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无关。
在我的《货币》和《汇率》中讲过,货币价值由生产力决定。汇率由两国货币价值的比例决定。
美国至少在1900年后,生产力水平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所以,美元的稳定不是问题。但相对于日元、德国马克、中国人民币,美元汇率是降低的,这是由于日本、德国、中国的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并不能得出美元不稳定的结论。
这里并不否认美国有印钞导致通货膨胀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反观世界,又有哪个国家不印钞呢?美国还是相对克制的国家。
日本从2001年就开始QE了,美国从2008年才开始。欧元区从欧债危机开始。印钞不在特里芬悖论的范围。
继续特里芬悖论。特里芬说话时是布林顿森林体系时期。特里芬的美元币值稳定说的是美元相当于黄金的兑换比例。
这是另外的问题。下面再讲。
即便如此,其第一句也是错的。
分析第二句。
我们知道,货币是生产力创造的。相对于黄金生产,美国的生产力要高得多,美元兑黄金就会相对下跌。如果把美元稳定在黄金水平,意味着美国生产力水平与黄金生产力水平相当。这是不可能的。这种稳定,不要也罢。
另外,全球黄金总储量有上限。按这种稳定的要求,就是美元有最大量。也就是美国以后不要发展生产力了。因为生产力为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我的《货币》中,坚决把黄金剔除出货币范畴。
所以,即使在布林顿森林体系时期,特里芬悖论依然不存在。
特里芬用悖论证明美元兑黄金的稳定要崩溃。结论对了。其理论前提和证明过程全错。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