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是什么
(2022-11-23 09:51:05)
标签:
财经 |
货币是生产出来的,各国的货币都是生产出来的。
货币的比例就是货币生产力的比例。
货币既然是生产出来的,那么货币本身的价值就是生产能力。等额的两个货币,如果生产能力相同,生产的产品技术水平相同,那么其货币价值就相同。
汇率就是货币价值的比率。如果一个货币能生产十个产品,一个货币能生产一个产品,在技术水平相同时,汇率就是一比十。如果技术水平有差异,比如十个产品的技术水平比一个产品的技术水平差一倍,那么汇率就是一比五。因为影响生产和产品的因素很多,那么汇率就相应调整。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经济强,货币强”与我的观点相同。
介绍关于汇率的经济学理论。
前经济学,基本按产品的价格计算汇率。
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其理论指,购买相同的商品或服务货币价值相等。
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有缺陷。
比如,一个国家的汽车厂,年产能力100万辆,只生产了50万辆。另一个国家的汽车厂年产能力50万辆,生产了50万辆。如果汽车的所有指标相同,按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汇率就是1比1。显然对年产能力100万辆的国家就是高估。按我的生产力计算,汇率应该是2比1。汇率不同是因为后者的生产力高,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前者产能过剩。我国很多产业是产能过剩的,按我的理论,人民币汇率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是假设,所有国家的生产力都充分利用情况下的汇率。这是个极端的特例。基本上各国都不可能达到充分利用的程度。
另外,劳动定价差别巨大,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差别巨大,购买力平价理论假定服务价值相等,误差也是巨大的。总之,购买力平价理论几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个汇率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其原理是汇率由套利的金融资产收益率决定。金融资产离实体资产有相当的距离,相当于用大海的波涛计算大海的深度一样。这个理论太肤浅。没有反映货币的本质。
第三个汇率理论是国际收支理论。用于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适时调节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的缺陷与一般均衡论一样,研究以均衡为目的。这显然是错的。因为很多国家贸易政策就是顺差。以最早的重商主义为甚。对这个理论应该是反向研究,即如何扩大不均衡。
最简单的理解生产力,就是有多少数量的货币,生产出多少GDP。
比如,美国一美元生产4美元GDP。中国一元生产2.2元GDP。
如果两国其他情况完全相同,汇率就是1美元兑1.8元人民币。
实际上两国的科技水平不同,即生产出的产品科技含量不同。假设美国比中国科技水平高一倍。那么,汇率变为1美元兑3.6元人民币。
由于一国的生产力由很多不同水平的企业生产,其生产力的计算几乎不可能。
在宏观上,我的经济学有一个计算方法,大致能计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请听我的经济学课。
影响币值的还有一国制度和政策,比如经济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法律制度等。表现为投资风险大小、利率水平、税收水平、关税水平、工资水平等。
比如,一国政策大力发展经济,鼓励投资,资本管制宽松,税收优惠、关税优惠,那么投资风险降低,币值升高。反之,币值降低。
鼓励出口,抑制进口,币值降低;反之,币值升高。
生产率高,利率高,币值升;反之,币值降。
举例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我国汇率由1994年的8.6升值到6.1.
2018年与美国打贸易战,投资风险加大,汇率由6.3降到7.2.
2022年美国大力提高利率,币值升高。我国疫情清零政策,投资不确定性增加。汇率由6.3降到今天的7.3.
上面三个例子,本国直接政策因素影响币值的就有一个。双方因素的有两个。
最后一个问题:汇率高好,还是汇率低好。
按我的生产力决定货币价值论,货币价值高,汇率高。生产力低下,货币价值低,汇率低。显然,我的理论认为汇率高比汇率低好。
实际例子,我国经济状态,今天汇率7.3比1994年汇率8.6要好的多。日本今天汇率150比1950年代的360,经济也要好得多。
但舆论和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汇率降低有利于贸易顺差。我认为其观点是本末倒置。贸易的目的是增加国民福祉,顺差或逆差不应该成为贸易政策目标。当本国购买技术而贸易逆差,我认为这不是坏事。因为这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
美国是贸易逆差,其国民福祉并未减少还得到了更廉价的商品,对美国而言,顺差反而是降低国民福祉,不可为。究其原因,美国是科技大国,对外购买普通商品是主流,而发展中国家,购买世界高科技产品是主要的。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