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讲座听后感

(2012-03-19 13:48:22)
标签:

杂谈

分类: 经验感悟

    上周五学校给家长安排的讲座"如何与孩子沟通",效果非常好,家长们在留言中表示希望学校多举办这种高水平的讲座,有的家长感到应该夫妻双方都来听讲座,一个父亲在留言写道"听后我恍然大悟,一个崭新的父亲将要诞生了!"

    本周二下午2:50,我们又请了一位首席专家讲《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常识》,其中部分内容有青春期性心理的分析,希望家长们踊跃报名,每班有10个参加名额。

    现将家长们写的听后感贴在这里,我们一起叫交流学习吧—— 

                                     

                              

静静的守望

——听徐晓东《用心和孩子沟通》讲座有感

  季祥家长

 

“要想学游泳,得懂水性;要想学爬山,得懂山性;要学会沟通,得懂人性。”这是我在聆听徐老师讲座后,最想表达的话。

如何与孩子良好的沟通,除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学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接纳她的个性、尊重她的人格、鼓励她、信任她。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每一种教育方法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我家丫头也是如此。她敏感、自尊心强、生活自理和动手实践能力很强。今年参加美国冬令营,作为父母,我们一点没有因为她在国外生活和自理方面行不行的问题而纠结。越洋电话打过来的时候,从来不询问她是否穿得暖、吃得饱,因为我们特别相信她有这方面的能力。她也是很自豪的告诉我们:“放心吧,就算把我自己扔在这里,我也饿不死。”就是这样一个她,独立性很强且有自信的她,在学习问题上却让人伤脑筋。不爱动脑,不爱钻研,对于理科知识尤其感觉头疼不已。每次与她进行学习方面的沟通时,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家庭内,“战火弥漫、硝烟四起、两败俱伤”。尤其是今年开始,她的逆反期也初露端倪,话只要说不到一起,接下来就是顶嘴、反驳……。

徐老师说:“伤害孩子,也伤害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真应该好好反省自己教育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了。尽管自己做教育这么多年,该懂的道理也都懂,但是为什么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都忘记了呢?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蜗牛和人”的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因为蜗牛速度太慢,遭到人的吓唬和责备,以至于最后人抱怨上帝的不公。却在这时,人忽然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以前从没看到?路边原来还有这样美丽的花园。

假如那个人就是我,而蜗牛就是上帝派来带给我从容、幸福的小丫头,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何尝不是那个经常试图拽着蜗牛快点到达终点的人呢?多少次,逼迫刚放下长笛的孩子,马上去练习英语。多少次,督促孩子做完一份又一份习题,马上去背诵4篇古文……

我们一味催促他们——快点、再快点……。

对效率的迷恋,带给我们浮躁和功利,让我们丧失了细细品味人生的心境,辜负了一路上的花香、露珠和鸟鸣。

被踉跄拖扯着奔跑的孩子,也许就此丢失了她们烂漫的青春,可能就此开始了本应充分展开,但现在却在严重缩水的人生旅程。

为什么不按照蜗牛自然的节奏去散步呢?“生命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徐老师这样讲到。

当我们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用心守望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和孩子一样获得蜗牛的世界,遇见广阔连绵的美丽风景。

 

                                                                                                         如何与孩子沟通

                              方展成妈妈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样与他们去沟通与交流,这也是我们每个做家长的最关心、最迫切想了解的事情。通过听了徐晓东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父母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终身制职业,每位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都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走出成长的烦恼。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关爱,如何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需要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

    徐教授所讲的如何打开孩子的心扉?怎么说孩子能听话?父母首先要开阔自己的心胸,有能力控制自己,与孩子交流时要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好,用最佳状态去与他交流。通过有效的交流,指导孩子的行动。父母友好而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不仅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听进去,还有助于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导孩子的言行。经过努力,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有了一些提高,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让孩子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良好的沟通能使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相反,不良的沟通则会破坏这种关系。有的父母自己有抑郁、焦虑的情绪,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无法理解孩子的思想,既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父母本身是一个快乐开朗的人才能用更宽容的心去理解孩子。所以,父母想与孩子交流、解决问题应当先解决自己的情绪。 

   徐教授讲过,要懂得去赞美别人。因为内心快乐的人、内心阳光的人、爱自己的人才会赞美别人。恰到好处的赞美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照着徐教授所说的,与孩子沟通时的一些技巧和要领。去试探的先去改变自己。首先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只要他喜欢做的事情我会去刻意顺从他,而且我也会非常投入的和他一起去做。我与他说话时的语气和语速都比以前舒缓得多。对他少了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虽然就这短短的两天的时间里,不知道是我的改变使儿子有了变化,还是.......我真正看到了他的变化,他能静下心与我共同谈论一个话题。他也不是扯着嗓门说话了。我在洗衣服时,他给我沏了一杯茶端给我,虽然他没有那些华丽的词语点缀,但使我非常感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百个孩子有一百个教育方法,   做父母的有自己的想法,善于思考,不盲从,是最好的榜样。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发自内心地去接纳和欣赏就够了。小孩子和大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不同的,不要用我们的感受强加给孩子,充分尊重他的独特性和个性。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内心价值观的投射,警惕自己,反思自己,善待自己,热爱孩子,教育、沟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听了徐教授的讲座,我深深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再于技巧,而是在于心。人对了,事就对了。心对了,人就对了。静心,心就对了。善待孩子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改变不了现状,就改变自己的心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