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像吃饭一样,是人的一种自然需求,但是,人们总是认为要有一定的功用才行,他们不认为孩子在阅读上是可以有娱乐的,这是一个误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学校把人类的最重要的知识,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整合成为适合儿童接受的形式和内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但是,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科书教辅书不可能替代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孩子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粮,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阅读适合年龄发展的优秀作品。儿童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在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儿童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饥饿感,需要阅读不同的作品,一旦错过了关键期,精神上的缺失就比较难以弥补。这就是《学记》所说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小学阶段就是所有关键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家长们选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家长要求很小的孩子读文学名著,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消化得了这些名著,对于一、二年级学生,绘本图画书最适合他们,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字多图的桥梁书最适合他们,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成长的书,才能让他们感兴趣,也才能真正滋养他们的精神。还有的家长偏好文学类书籍,事实上,对于男孩子来说,科普读物可能更适合他们。
为小学生推荐图书,必须本着以下理念:
一、是关注作品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一般来说,真、善、美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简练、最基本的价值。
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如此才能引导孩子真正热爱图书,但也并不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转移,否则,可能导致孩子读书的随意性,鉴赏能力和阅读品位的降低,对那些单纯取悦和讨好他们的作品失去判断力。
三、是尊重市场的选择,对于市场认可的一些特别畅销书,要审慎地加以重视,切不可把市场放到第一位,如此可能导致庸俗和市侩,同时,把那些有质量但没有很好销量的好书推荐给孩子们。
四、是关注作品的趣味性,也关注作品中的形而上思考,真正伟大的童书,绝对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让儿童感动的故事,在其背后往往有着人类最重要的话题,最高尚的智慧和最朴素的美德。
五、是突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也强调孩子作为未来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现代观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