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啸乡劫余录》初探

(2017-07-18 15:08:41)
《啸乡劫余录》初探
      ​​应该说,《啸乡劫余录》这部巨著是属于“桐城文派”这个范畴的,更是当下研究桐城文派的经典之作。作者方平先生出生于桐城派文化世家,是方以智、方苞十一嫡传,现在池州中国银行供职,是金融专家,更是文学爱好者。先生以其丰厚的家学渊薮和亲身体验,穷二十年集累和十余万字笔记,终于在今年完成了这一鸿篇巨制。此书63万字,分上下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旋即 ,《新安晚报》暨《安徽网》为之做专题节目,《中国网》《当当网》和《广购书城》等纷纷上市,在全国图书市场引起轰动效应……
      作为同乡同好,我于日前拜访方平先生。他温文尔雅,也很好客,我们互赠著作,并就共同爱好的问题谈了很多。我说,出版社把这部巨著纳入长篇小说有点欠妥,因为它是正史,虚构成份并不多,似加“纪实”二字为宜。方平笑笑说,不加也好,可避免一些麻烦,因为有些人还在。他嘱我慢慢看,每天临睡前看个三两章……看完后就在博客上写个简评。我说,固所愿也!
       我看书有个习惯,对有意义的且能引人入胜的书,至少要读三遍。先是粗读,一睹为快;次为细读,领略真谛;再后精读,做读书笔记包括写心得。显然,《啸乡劫余录》符合我的读书习惯,我仅花三个日夜就啃下了这部63万字的巨著。由于是初读,只能走马观花的谈点感想。首先我认为它是民国时期的安徽全史,表现了桐城派文化处在社会变化大潮中的坚守、继承和走向没落的过程。举凡史实,闻所未闻,一似杂花生树,令人目不暇接;又似好鸟乱鸣,难分鸾凤之声,可谓快意阅读。其次是下册建国部份直至现在,读之发人深省,心情沉重。虽然是苦尽甘来,但苦难的历程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最后要着重指出的是,这部横贯百年,纵横捭阖的巨著,全以史实为据,作者未加任何评论,这才真正是史家的手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再就是书出的三百多人物,多以底层民众(包括桐城派文人)为主,本乡本土发生的真实故事,读来亲切感人。俗话说,大石头也要小石撑,当世人都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桐城文派几个主要人物时,我们回过头来读《啸乡……》,才发现那些“小石头”同样的精彩!这,也正是方平先生写这部书的意义所在。我也很想写一部家乡的经典,囿于老境已至,也缺方平先生这样的天赋;因此,就好好地来读、来评这部奇书吧!(二评将有人物和细节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