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恋~《一蓑烟雨》补1

(2016-03-12 08:16:00)
秋之恋~《一蓑烟雨》补1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仙李白挥如椽大笔,突发此问,既问倒了早他千年的大词家宋玉,也问倒了同代诗人杜甫。众所周知,被诗仙诘问的二位,都是以悲秋而蜚声文坛的。宋玉似乎是开悲秋文学之先河~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亦步亦趋,对宋玉悲秋的崇拜达到“师从”地步,诚心至极,确实令人感动。

       郭沫若先生说过,李白这位诗人其实是很天真的,幻想与颓废伴随他的一生。幻想使他豪放,放荡不羁~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颓废使他悲观,消极厌世,以致迷恋道教,幻想“羽化而登仙。”我想,他这种悲观情绪必然也有悲秋意识的渗透。只是他老人家一生好胜,又怎么好承认自己也悲秋呢?

       其实,打开中国文学史就不难发现: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雾既凉,必属秋雾无疑,悲凉亦即悲秋也!从生命与自然的双向律动来看,悲秋意识也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利。它浸染着社会各阶层甚至被封建士大夫们不足一道的农夫心田。梧桐落一叶而知秋,草木尚且如此,何况人类?因此,人类也有理由悲秋,这是客观存在的。悲秋虽然有消极因素,也不过是一种微妙的心灵感动;而其内涵多少都在奉劝世人珍惜光阴,多做贡献,积极的一面也是应该肯定的。

       春天里,山花烂漫,一群童稚无忧无虑地挥舞山花和柳球,同时也在幼小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季暑热,最宜禾稼抽穗,瓜果生甜;少男少女也是情窦动初开,情如火发……于是便渡过了人生最难忘的时光。到了秋天,该是收获的季节了。大自然的收获太多,足以供人类繁衍,而人生收获是事业的硕果,是爱情的结晶……诗经《……风》云七月流火,八月其获,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于是“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欢天喜地之余,当然不能忘记孝敬长官,要跪献最好的酒,要说出最好听的话,祝他万寿无疆!这样做农夫心中多少有些委屈,但由氏族公社转化为农村公社时期,农夫们喜悦的心情还是表达出来了,比后期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封建社会要好得多!谷进仓,场已涤,酒已献,忙活一年的人们怀着对秋天深深的眷恋,便无可奈何的进入冬天。冬天,预示着一年的终结;而人生的冬天,那也是生命的暮年。因此哲人说过:人生最悲哀的是留不住光阴。诗人也说:锦样年华水样流,面对无情的事实,叫人焉得不悲秋?即使豪放如辛弃疾这样的大词家,他虽然喊出“天凉好个秋”,这个“好”字就很能说明问题,愈颂秋好,愈悲秋尽,此亦情理之中。

       愚钝人生,四十有八,自信还能奋斗。何期“眼底病变”,悲秋意识便油然而生。不久前,文友叶全新君来信说:在国外,四十有成,五十守富,而我们至今还是一步三摇,真叫人啼笑皆非!细想想:这“啼笑皆非”真是传神之笔。啼么?不止东京~这个世界都是不相信眼泪的。那么就笑吧,叶君能笑,她有她笑的理由和资格。我亦能笑,甚至和李白一样的仰天大笑,但一想起临知命还背负数十万元的债务~尽管出了三本书,忝列了什么作家行列,还当上了x级人大代表……如此这般,那笑声里就有点苦涩味了。

      热爱人生,珍惜生命,抓住机遇,负重拼搏,还是让我们保留一点悲秋情结吧,因为这种情结既是养生之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滋润文学的一方沃土。

                                                                                         1997.9.17发表于《文化周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