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太白先生在太虚幻境(网络)游历一番,半真不假的还了部份“酒债”,亦颇受此间人士欢迎,抢着为他接风洗尘的人络绎不绝。他自思长此以往难以修成正果,遂长袖一拂,返回人间……于是,《李白外传》在2012年4月间闪亮登场!
得到起点认可,我即去打字室下载《李白外传》纸版(稿)并复印两本。为什么要复印两本呢?说来话长,早在《杜牧外传》签售期间。经县文联主席钱叶全先生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小人物,他就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疏利民先生,也是枞阳人。因为他个子不高,又自称是“小编辑”,所以我就称其为小人物。当然,他不是为《杜》传签售专程来枞阳的,而是有其它的事。他赶上了这档事,也就欣然和大家一道同去安庆为我捧场。途中,我们很是谈得来,他说杜牧传他看过,写的很好。要我下一部书由他来编,在合工大出版。时作协常务副主席谢恩求在侧,他说吴老师手头还有李白传,差不多也要脱稿了,你能公费为他出版吗?这个……疏编支唔着,随即说:可以,李白传公费出版我包了。不仅这一部,吴老师今后的书都由我们工大公费出版。看他说的这样干脆,我很感动,遂同意将李白传交由合工大出版社出版。细心的读者也许要问:既然你已经同意由合工大出版李白传,为什么还要交文艺社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接受了思求的建议,看看文艺社对我有没有诚意?如果同意公费出版李白传,那么《杜牧外传》的事也就不提了。我把《李》传文稿递交给朱社长时,当然反映了我的意愿。朱社长当时就答应了,问我是否仍由汪爱武编?我未置可否,只提出抓紧时间出版的要求。这时侯,我还怀着鬼胎,如果文艺社抢在合工大之前报了选题,出版局又批准了这个选题,那么,《李白外传》就会落户文艺社了。这里,我不得不承认文艺社的发行渠道,较之合工大是占有明显优势的。但是我已经答应了疏君,自然要把这个过程同他说白,他也因之加快审稿进度,并在审稿的同时,建议张总编抢先报选题,这是挺厉害的一着棋。其间,疏编还建议将李白传改名为《李白外传》以便和《杜牧外传》相呼应。我们还就《李》传发行事进行探讨,疏编说有《杜》传铺路,以你现在的影响力,销两万册估计不成问题。我说这个我吃不准,《杜》传被剥夺知情权,只有天知地知她知我不知,你们大学可不能“跟着叫花学讨”啊。疏说,大学是为人师表,怎么会做出“监守自盗”的事?传出去会被人笑话的。我对他隐瞒了李白传在起点曾遭到哄抢,怕动摇他的信心。虽说电子版和纸书各有不同层面的读者,但多少会搭界。我只隐约告诉他,谷歌已露布我是“网络热门人物”。他连声道好,并建议把第三部长篇小说《父子皇帝》即将出版的消息,在《李白外传》作者简介中予以公布,并收入封底,全称“唐史三部曲”。在审稿和校对过程中,我对疏利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个办事认真,事业心极强的优秀的文学编辑,是值得信赖的!
2012年3月下旬,距我送稿已有四个多月时间了,汪爱武给我打来电话,说李白传可以公费出版,但有两处还要作点小修改。我说你们动作太慢了,合工大早已过了选题,现在已经下厂印刷了。汪当时就怔了会,生气地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你以后不要再找我了。说完就结束了电话。
是的,我不会再找她了;我也老了,没有多少书可写,更何况合工大已经答应在适当的时候给我出全集,生能如此,夫复何言?!(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