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水喝子背后的故事(第五章.正本清源3)
(2015-12-09 01:39:52)
题记:谒刘大魁墓
职工参保问题落实以后,我心如释重费,正想着把落魄江南五年期间写的零散文章整理一下,以便结集出版。就在这时王勇回来了,他为自来水厂项目选址而四处奔波,均未果。听说本市望江县有个大镇堪可投资建厂,要我去看看。我们驱车赴实地考察,方知消息不确,这里已经有两个水厂了,正在扯皮。王勇说,我们行动迟了,周边县乡(镇)都被别人承包,只有去江西鄱阳、乐平一带看下。我说你先去吧,有合适的位置再告诉我。贷款应该不成问题。
县文联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县内釆风,通知我参加。活动内容主要是去县内金社乡向荣村刘家筲箕地,拜谒刘大魁墓,顺便策划整修方案。因为这个墓己列为省级保护单位。借此机会,我想扼要说说出生于本乡的清代文坛巨擘刘大魁先生的生平事迹。
刘大魁(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他早年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20多岁便以布衣入京,得到方苞的赏识:“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方苞还称他是韩愈、欧阳修般的人物,一时名震京都,引得士大夫纷纷与其结交。他满腹才华,却不工应试,终身未举,大抵是李白一类的人物,结局也较相似。不同的是李白以诗歌取胜,刘大魁是以散文见长。当然,他的诗歌也是出类拔萃的,如“我家门外长江水,江水之南山万重。今日却从图画上,青天遥望九芙蓉”就广为世人传颂。刘大魁师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许,60岁后出为黟县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其得意门生姚鼐,是大清“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这是大魁先生平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桐城派三祖”为方苞、刘大魁和姚鼐,由此可见,大魁先生是清代文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弟子门生遍布全国。大魁与方苞虽同为桐城派,但文风不同,方苞深于经学,对文章提倡义法,用笔严谨,简明确切;大魁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庄》《骚》《左》《史》和韩、柳、欧、苏之长,才气雄放,波澜壮阔,形成“日丽春敷,风云变态”的风格。不仅如此,刘大魁对“阳湖派”的形成影响也很大。乾隆间,常州钱鲁斯受业于刘氏之门,后与刘大魁弟子王灼一起,以“师说”传颂于阳湖恽敬、武进张惠言。恽、张二人始尽弃骈丽之学,专治桐城泒古文。
史载:刘大魁喜修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音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著作有《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作为桐城文派三祖之一,《论文偶记》等文集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培养了姚鼐等一代宗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汤沟镇,因诞生刘大魁先生而自豪!
(待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