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所谓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种打法,你只有勇敢地向前把敌人打败,才能求得生存的机会。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如韩信、曹操、谢安等人都使用过,有成功的战例,使战局转危为安,皆大欢喜。也有失败的战例,被敌方凌厉地攻势逼入水中,掩死的将士不计其数。
根据“停薪留职”合同规定,我在不动用分公司“四照”(指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人员的前题下,一次性选定13名正式职工进入元钉厂。主要骨干有吴安福,后来任副厂长分管供销;杨发信,他是高中毕业生,熟悉财务,怀才不遇。他的船吨位小破损严重无修复价值,故而在设备调试期间,我抽调他帮忙,他很热爱这项工作;张尚武,我的内弟,他原是拖轮老轨(轮机长)为人居傲,桀骜不训,头们都有些怯火他,故而一把手破例同意了;吴六七,我的胞弟,人很聪明,原在拖轮实习机舱工作,他说大哥都走了,也少不得跟着走。他熟悉电工原理,也是办厂不可少的技术,后来学了汽车驾驶员。还有一个小女工叫鲍翠芳,我们叫她“老资格”因她极小就帮父亲搞船,很老练的。她父亲是我堂哥的舅兄,也是我入团的介绍人。那次靠港后他急找我说:我也知道你为办厂的事,和一把手扯皮。不管怎么说,小翠芳就交给你了,就当你多养个女儿。我见他脸色异常发黑,忍不住说:你在生病吧?脸色这么黑。他说身体好得很
。又关照几句就告辞了。就是那个航次,他失足落水就再也没有回来,翠芳就顶了父亲的工职。还有一个“小混混”东家不要,西家不收。一把手说他是可以教育好的青年,便放给我教育。总的来看,我的“背水一战”并末动摇分公司,却动摇了我的亲友,他们都要跟我走。那天晚上就在我家里,我向他们传达在总公司敲定的“停薪留职”办厂合同,郑重声明这是背水一战,成则能安居乐业,败则一身不破,希望大家再次慎重考虑,免得在失利时后悔莫及。天气很热,大家心头也是火热,一致表态都跟我走,是好是坏都无怨言。就这样,他们一一附议,都在“停薪留职”合同上签名并盖章。只有那个“小混混”,说要试试看。我也同意了。
所谓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种打法,你只有勇敢地向前把敌人打败,才能求得生存的机会。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如韩信、曹操、谢安等人都使用过,有成功的战例,使战局转危为安,皆大欢喜。也有失败的战例,被敌方凌厉地攻势逼入水中,掩死的将士不计其数。
由老何中介,我们租用了老洲农具社一间大厂房,一间集体宿舍,临时搭了厨房。此前,我向镇党委方书记和镇长汇报,表达在这里办厂的意愿。方书记非常支持,当即指定分管乡镇企业的副镇长,配合我们落实电力和修路诸事。当时镇里没有自来水厂,住户都要翻过江堤,到长江挑水饮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是大家都说,条件苦点没舍,比起搞小船来还是好多了。我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大家发狠干!
老洲古称荻埠镇,其自然形成的大窝是长江北岸的天然港湾,每当夕阳西下,帆船便穿过芦苇荡进入大窝锚泊过夜。因此,好事的文人墨客便将“荻埠归帆”列入古桐城八景之一,被传颂几百年。就这一片风景和文学渊薮,还有被解唋羁绊的喜说,重新激动了我的“作家梦”。这年八月,我在《中国物资报》文艺副刋发表了散文处女作《红花草》也就是这一年,我与著名诗人、时任《安庆日报》副刊编辑部主任沈天鸿先生相识。从此短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