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婺水之南(复制《安庆日报·电子版》)~来自百度

(2014-04-24 20:01:05)
●吴永生
婺水之南 

http://aqdzb.aqnews.com.cn/aqrb/res/1/20140410/63791397116215093.jpg
 

  阳春三月,岁在甲午。我应婺源县太白镇盛情邀请,偕同夫人于27日晨涉江由池州经景德镇至婺源。此次婺源之旅,是博友婺源徽之梦旅行社总经理王启德先生促成的。去岁腊底,我对王君说:据文选记载,李白在唐开元28年(740)秋季,也就是婺源建县伊始,他由庐山买舟东下,经湖口入鄱阳湖,溯婺水而上,过七十二滩,抵婺河最大的商埠“荷岸”码头。这里距婺源县城30余公里,太白是否去了县城,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陆路交通闭塞的年代,荷岸码头已呈现出帆樯林立,商贾云集的盛况,南来北往的弄潮人和各路客商都乐意在这处宁静而美丽的港湾休憩、贸易。我还对王君表示悔意:2012年我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白外传》时,因手头资料不足而忽略了这段历史。感谢王先生,由于他我才有机会走向千年踏歌古岸,来弥补我的《李白外传》疏漏之处。

  这当儿正是婺源旅游的黄金季,日客流量最高达20余万人次,王先生也就忙得不可开交。他挤出晚上时间陪我们游县城名景熹园(朱熹古居),观看了由博友程文海主演的国内首部实景梦幻剧《熹园惊梦》。

  和如火如荼的婺源旅游业相比,有1.6万多人口的太白古镇显得相对安静,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小车约行40分钟便开进太白镇政府的四合院。王镇长风风火火赶来,握手,互道寒喧,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作为礼节,我向他们赠送了拙著《李白外传》和最新出版的《父子皇帝》。王镇长很高兴,说按照预定计划,你要找的参加座谈会的人都集中到村部了。通过座谈,我们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李白确实来过婺源太白镇,否则就没有这个地名了。当然,他来时这里还不叫太白镇,太白镇是后人为纪念太白而更名的;二是当年陆路交通很封闭,也谈不上有官道,因此可以断定太白当年是走水路,逆流溯婺水而上,全程一百多公里,不是一两天能到达的;三是太白没有一首写婺源的诗,这很遗憾并给后人造成困惑……我解释说:太白写诗很随性,随写随丢,随便送人,多不留底稿。到后来想留底时又遭战乱,其平生诗作“十伤其九”,谁又能说这“其九”里就没有一首写婺源的诗呢?听我这么说,大家都认为有道理。自然,座谈会也涉及了地方风俗文化,如甲路乡的傩戏、湖山书院遗址、龙舟龙灯等等。我还问了婺河水产情况,没想到中餐就吃到婺水的野生甲鱼和黄班纹鱼。

  下午雨小了点,我们打着雨伞察看商埠码头和沿河布局的商业街原貌,码头已弃置多年,显得残缺。商业街紫漆斑驳,冷冷清清,昔日的繁华已成为历史。河面上没有吴樯楚舵,也没有机器轰鸣的轮船,码头上仅系留两只小渔舟,可容二人乘坐。我说,这个码头同我的家乡汤沟镇是同样的,水码头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要想恢复,也只有依赖旅游业的发展了。大家都很感慨。由于下了一夜的雨,河水逐渐发洪,流速加快。民兵营长说,从安全考虑,洪水随时能来,不能乘船看纤道遗址了,还是坐车绕道去吧。———婺河残存的纤道是凿半山腰岩石开辟的,千锤万击,凿痕还历历可辨。这也说明当年婺河水位很高,否则那些大船是不能进入的。站在古纤道上,不免又勾起我的弄潮情结,遥想先人,胼手胝足爬行在狭窄壁陡的纤道上,那情境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啊!现在的驾船人早已丢掉了篷篙纤橹,现代化的操作方式使江湖后生不知背纤为何物了。但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还从事过这样的劳作,在他们眼里,我也有资格成为“先人”了吧?这么一想,不免吊遗迹而怆然。

  在婺源的第三天是参观李坑和篁岭。婺源篁岭景区当属首景,以梯田花海古民居和现代化的斜拉桥、滑索等组成风姿各异,琳琅满目的一道道风景,令人目不暇收;人好、景好、空气好,这才是真正的自然大美,游客如我们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不过,我还是因为太白才来到婺源太白镇的。作为全国最美的的乡村,婺源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肯定会不断提高而日臻完美,而太白镇打太白牌,在这个旅游大格局中当有一席之地。此外,婺源三日也是我的“寻根之旅”———据传吴王夫差亡国前夕,密令子侄中人四散逃亡。太子吴鸿带领一部分人最后在婺源住下并与土人联姻,子孙繁衍。我所属的枞阳的钱桥吴,是在明未由婺源迁来,因此,我有着深深的婺源情结。

  此行得小诗一首:洪都之侧,匡庐之南。有水名婺,色碧如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