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长篇小说《父子皇帝》~作者:@寒梅煮酒2015

(2014-02-20 09:31:48)
论长篇小说《父子皇帝》~作者:@寒梅煮酒2015

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云骤紧,缥缈风云乱。”《父子皇帝》是以初见端倪,有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少年玄宗拉开序幕的。

      作者采取了纵式的时空转换法,并以皇帝为中心的轮辐式网状布局结构,将那段荡气回肠,撕心裂肺的画卷徐徐展开……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鱼贯而出:唐玄宗既伟大又渺小,既荒淫又痴情,作者的主题思想是双重的,既嘲讽又同情;“堪怜咏絮才”,“未见其人,先见其才”这一古老的写作技巧让上官婉儿这一悲剧性角色更丰满,意蕴更深厚;《惊鸿舞》与《霓裳羽衣舞》两山对峙,同中见异,很有“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惜残红”的风韵;英娘,这朵清浅的茉莉花,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音,在睢阳的夜空中划开一道惨烈的血红……

      《父子皇帝》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鲜明的中国画的传统特色,真可称得上图貌传神,形神兼备了,是运用了传统的白描的手法——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思想内核与情感波动,从而转接无痕地将大唐帝国的声色犬马与风云变幻入木三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大唐帝国是中国历史朝代的亮点,是妇孺皆知的。在这里,作者的选取的角度是很有眼力的:他描绘了公元710年到762年大唐帝国的5位君王共52年的风风雨雨与沧海桑田。在这里,有悲歌,也有壮行;有太平盛世,也有烽火狼烟——血与火的交融,泪与歌的更迭。字里行间跳跃着中国文人式的思考与印记——是灵魂的坚守,还是入世的悲歌?!

     在“戏说”成风的今天,作者仍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还原历史,真的要对他刮目相看了。当然,作为历史小说,要绝对地去还原历史是不可能的,它是允许细节的虚构和对事件的艺术夸张和集中,一言以蔽之,《父子皇帝》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把握是很有度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

     不论当代文学各种文学流派如何迭起纷呈,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情趣如何更新,中国文学的基因不会变的。韩少功说得好: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如果割断了传统,失落了血脉,势必会形成无水之源,很难有新的生机和生气。吴永生老先生可谓深谙个中三昧:《父子皇帝》既有着史传文学的韵致(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又有着平话夹叙夹议的风格(通俗性与教化感染性)。

这二重关系缠绵在一起,就赋予了作品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永恒的民族性、人类性。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将传统文学的起承转合与现代电影文学的技巧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并冠以强烈的戏剧冲突,这就造成了风起波回,情节跌宕的立体式的画簿式连接的大幅度跳跃的动态画面效果。

     当然,《父子皇帝》与任何一部作品一样,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瑕疵的。其中最大的不足是传统的说书人身份太重,这无疑是拉大了读者与书中人物的距离,生生地切断了读者的阅读视线;然而,瑕不掩瑜,《父子皇帝》是一本沉甸甸的,不容错过的好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