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夜喜雨》乱弹~~西窗丝语(10)

(2013-03-10 02:22:59)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题为《春夜喜雨》的五言律句,是老杜诗中名篇佳构,脍炙人口;尤其是前四句,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五言绝句来读,反复咀嚼就不难体会,大诗人似在隐隐约约地向人们暗示或传递着什么。
来的诗论家都认为: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好雨之所以好,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的话,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成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唯其有意润物无心讨好,它才不计较地在静谧的夜晚无声而细细地下着,使人们都能达到“听春雨”的美妙意境。这是就诗论诗。
果跳出诗外,把老杜一生坎坷的经历和社会上种种人情世风联系起来看,我想,也有可能是老杜运用春秋笔法,写他悟出的某种不便明言的“道理吧?因为很有可能,今天社会的种种不正之风及腐败现象,在盛唐时也已经存在,行贿也好,进贡也罢,甚至于拍马,都可以称之为润物,而“润物之关键是要“细无声(不被人知或不露痕迹,要“知时节(把握时机,如果乱“润物,那效果就适得其反。民间传言,大凡当官的都有一种“官气,而这种官气同实授的职务又成正比,即官阶越大,官气也就越大,令人不敢仰视!这种声势也是导致“润物者要“潜入夜的一个原因。在官气中还有一种叫“下床气的,早上和午休起床都要无缘无故地发一通脾气,甚至还要砸个茶杯什么的泄泄火,如果你在这种场合去“润他,那真是不知时节,自找霉倒。
再说回来,老杜如此地熟知“润物之道,一生却是“不知时节不择对象地乱“润物,以至一身潦倒,几遭杀身之祸,这无疑是一个悲剧。在唐代,大凡进入仕途有三种门径:王爷公侯可以世袭;通过考试成为“进士或其它名目;直接向皇帝陈情,或者通过有权势者的推荐(干谒。这三种门径,功名心和虚荣心极强的老杜都试过,而且都不止一次。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杜甫曾经两次考试败北,终身与进士无缘;三次直接向皇帝陈情,第一次献《雕赋,说明自己是杜预之后,杜审言之孙,可以继承“祖业(做官。文章写得确实不错,但由于过份夸大自己的贫穷,“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等等,这就有变相指责在上者无知人之明,使贤人不得其所之嫌,所以遭到唐玄宗的反感。第三次献《三大礼赋,这是肉麻地吹捧权相杨国忠的,似在走“夫人路线。按理,只要博得杨氏欢心并由其出面推荐,博个一官半职并不难。可他又在《丽人行中揭露了杨家姊妹兄弟的豪奢,杨氏一门怎么不气愤呢?在这一系列的干谒中,老杜唯一得到四川节度使严武的赏识,表奏为节度使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属从六品,这也是他一生中最荣耀最值得留恋的事了。本来,他还有晋升的机会,但又“失身为杯酒”,不合在酒后直呼严父名讳,又因同严武的政敌章彝有诗唱和,且过程甚密,以至严武发怒要“杖杀他。幸有严母缓颊,才始终了这一对朋友。这些接踵而来的打击;使他心灰意冷,遂绝仕途之念。
上所述,对《春夜喜雨这首诗,我们可否把它看成是老杜对自己“不知时节乱“润物的一种反思?只是这样一来,的确大杀风景,使名诗不成其为名诗了。
雨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