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花~~昨夜星辰(3)
(2013-02-27 06:07:54)漫步古镇汤沟,有两处尚存的景观是必须看的:一是追悼屈原的水府庙,二是凄清如许的老龙潭。地质学家认为,龙潭是一大天然井,其形成是因长江大水溃堤漏洞所致,由于通江,此潭水质好,且大旱之年不干,四边人们获益非浅。龙潭盛产鳜(读桂)鱼,这鱼属食肉类,凶猛无比,难捕捉,以刺扎人,胀痛不可名状。就因为它食鱼,其自身肉味异常鲜美,人们也偏爱食它。鳜鱼体内最贵重的要数鳜鱼花,此花呈鸡送肠状,大概是生殖系统,营养价值极高,但一般须四斤以上的鳜鱼才有,非常难得。
约在大清王朝期间,古镇隶属桐城县四大乡之首,曰东乡。县太爷喜食东乡龙潭鐝鱼,尤嗜鳜鱼花,辄遗人捕之。此公居官清正,时人多畏服。唯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大刑之下,不免有哀哀之冤魂。久之,其政声渐不如前。一日闲暇,读《范文正公集》,见有馒头试丫环一节,不免暗自思忖:吾素断案,是否都无误呢?次日,逢东乡送来一尾大鳜鱼,遂令庖厨清炖呈上,然后乘其不备,将鳜鱼花摘下,呼使女进,诡称鱼未熟透,须再炖……使女再呈上鳜鱼时,这位知县用筷子拨开鱼肚,大喝道:该死的奴婢,鳜鱼花为何不见?使女愕然失色,连称不知。知县大发雷霆:肯定是你偷吃了,还敢狡赖么?大棍伺候!使女为免受皮肉之苦,只好承认。知县又问:在什么地方偷吃的?使女答道:厨房外转拐处。知县半晌无语,心悲之。此后,这位知县每次判案,必谨慎再三而行之,冤狱遂绝。
近日闲游龙潭,日丽景和,水光潋滟,欲语还休,不由地想起这个传说。可惜的是,如今许多人都不再记得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