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千年书生,一世躬行

(2012-09-04 11:10:32)
标签:

转载

千年书生,一世躬行

千年书生,一世躬行

长篇历史小说《父子皇帝》跋



 

      千年书生这个称号,是先生大姐的妙语,我觉得用在先生身上,是极妥极雅的,所以引用来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理由说起来有两点,一是先生这大半辈子都在文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诚如谢思求主席所说,他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匍匐在文学朝圣的道路上,以身躯丈量大地,心如坚石,始终不渝,一步一步朝心中的圣地迈进。如此,谓之书生,当之无愧!二是先生接连创作出几部长篇历史小说:《杜牧外传》,《李白外传》,还有这本即将出版的《父子皇帝》,笔触的焦点都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这可不就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书生!

     所幸先生也还喜欢这称号,并不觉得不端庄。从我和先生有限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那种开放的心态,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坦然和坦荡,易于接受新事物。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网络,网络也成就了他。去年九月,《李白外传》在起点中文网一炮打红后,一发不可收拾。2011网络热门人物,最新网络红人,这些桂冠纷至沓来。线上线下的销售量也是一度攀升。他的博客在一年多点时间访问已达到五万多次,关注人气一千二百多人,微博粉丝将近六万。这一系列的数字都说明了他的成功。他是现今网络媒介的受益者,但网络上文人何其多,为何先生能脱颖而出呢?这是因为他是靠实力说话的!他的人生观是:做最好的自己,去影响别人!

      虽然认识先生时间还不长,但我对他的敬佩由来已久。还是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有一天,我的父亲从县城带回一本叫《西窗雨》的散文集,并郑重地对我说,这是我们枞阳的一位作家写的,并且只上了小学,完全靠自学成才。那谆谆教诲的口气饱含着希望,意即希望我能向书作者学习。从那时起,“吴永生”这三个字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仅仅是喜欢他朴实流畅的文笔,更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西窗雨》是我看的第一本散文的集子,可以讲,他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对于我喜欢上文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真正见到先生是今年上半年的事,是在“缘酒飘香”县文学创作采风活动上,当时他发言,点评缘酒黄总的对联“一生一世一杯酒,半缺半圆半首诗”。因为这副对联也是我所喜欢的,所以我开始注意他。他说:历代文人尤其是诗人,都有意或无意的欣赏“残缺的美”,这个“半”字就是残缺的,这也许是诗人的特质!但这种“特质”加于黄先生身上,就多了另一重意义,他决不满足现有的成功,无论是企业的壮大,还是文学的实践,他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唯美的意境。”后来我才知道先生是有感而发的,与其是说他在评诗,还不如说他是在说他自己,因为他也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他搞过航运,办过厂,开过矿,吃尽苦头,始终没有放弃钟爱的文学。他的一生,就是一杯用血汗酿造的酒,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在缺缺圆圆中,终至今天的明月满栏杆!

    2012年6月16日上午,枞阳黄镇图书馆里,枞阳文学界人士济济一堂。先生新著《李白外传》首发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燕曙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会上,先生做了创作经验报告。有一点让我印象最深:他在进入创作状态后,就没日没夜地往前赶,最多一天能写一万二千多字!他说就好像不是他在写,而是谁在牵着他写,逼着他停不下来。期间生活规律全部打乱,以致下肢都浮肿了。我想这大概就是一种灵感状态了,但因为写的是历史小说,没有充分的准备是办不到的!让我们这些后辈在汗颜的同时,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会后,先生向黄镇图书馆捐书,并现场签名售书。这次活动在枞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史无前例的。招待宴会上,先生频频向大家敬酒,并戏说,今天也不亚于他的新婚大喜,让我们忍俊不禁!

    作为后辈,这次先生转达出版社编辑意见让我给他校对《父子皇帝》并作跋,我是深深惶恐的,就怕自己学识有限没能锦上添花反而不美那就不好了。好在初生牛犊不畏虎,糊涂胆大,我很爽快地就接下来了。为了不负先生的信任,我通读了两遍,对故事有个比较大致地了解。

     这篇小说描写了公元710至762年间唐王朝五位皇帝共五十二年间的历史,基本上是根据历史史实而展开,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历史概貌。采用了传统的、常见的线性叙事方法,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故事建构是按历史本身的因果联系而构建,每一章节能独立成篇,整篇小说具有连续性和跨越性同在的特点。宫廷生活和战争是它的两大磁场:残酷的宫廷斗争使人性不堪一击;而战争既是历史进步的推手,也是陷人民于水深火热的魔手,这两大亮点,使文本具有历史的厚度。在语言上,叙述者语言和人物语言相辅相成,明白晓畅,自然朴实,有较强的可读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用情节的自然展开和环境的映衬去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下面我简要地说说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

     唐玄宗,这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一位皇上,开篇引子里就先介绍了他。他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是历史上有名的君王。在八岁的时候就被武皇以“顺应天意”为由封为“临淄郡王”。他凭着惊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先后粉碎了“韦氏集团”和“太平公主集团”,登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先后在姚崇、宋璟、张九龄、张说等贤相的辅佐下,开创了大唐的“开元盛世”。后期逐渐偏听偏信,贪图享乐,荒废朝政,“安史之乱”更是给国家以致命的打击,这位在位44年的真命天子最后在“南巡”中退下历史的舞台。

     作者笔下的玄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君王,书中着重介绍了他与三位妃子的事迹。武惠妃,玄宗的表妹,玄宗虽有很多的妃子,却唯独对这位有着粉红色彩的表妹情有独钟,以至于在她闹出“三庶人”事件并毒死三位皇子之时,皇上都不予追究,并在她死后追封她为“贞顺皇后”,其宠爱之情,空前绝后。梅妃,是继惠妃之后玄宗的又一位宠妃,她身轻如燕,善跳《惊鸿舞》,可惜这位才女,遇到了克星---杨贵妃,虽有《楼东赋》《一斛珠》这样的美文,也没能留住玄宗已飘移的心。杨玉环,玄宗的儿媳妇,四大美女之一,回眸一笑百媚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得宠的妃子,给大唐留下了无尽的浪漫主义色彩!通音律,善跳《霓裳羽衣曲》,是玄宗的艺术上的知音。玄宗在五六十岁这样的年龄居然为之害起了相思病,其魅力,可见一斑。可惜这样的一个绝代美人,依然没有逃出命运的黑手,成了战争的牺牲品,魂断马嵬坡,君王掩面救不得,一声叹息,从古传到今。

      肃宗,玄宗的儿子,在做太子期间,受够权奸李林甫的迫害,两次丢妻,才保住了太子地位。他在此期间,就觉察了安禄山的的狼子野心,奈何玄宗对李林甫言听计从,加之杨国忠和他不和,错失了杀掉安禄山的时机。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玄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指挥平乱,并最终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生性放荡不羁,藐视权贵,这种个性注定他的“谋帝王之术”只能是一种幻想。他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徘徊。因为“酔草吓蛮书”,为国家挽回了尊颜,大受玄宗宠爱,供奉翰林,也确实风光了一阵,赢得了力士脱靴、驸马磨墨,贵妃斟酒,但却也得罪了一大批人,加之翰林只是闲职,他也生了厌倦的情绪,有辞官之意。在这期间他为皇上的梨园做了不少曲子,为杨贵妃所做的《清平调》三首也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玄宗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却不是做官的料,最终赐金还山,他又走上了四处求道的流浪生活。但他最终没有得道,又一次入世站到了永王的队伍里,在肃宗和永王的兄弟内讧中,陷入了致命的漩涡。永王兵败后,肃宗必欲杀李白以坐永王谋反之实,幸亏他的诗名很大,意欲救他的人很多,最终在郭子仪的力保下才捡回一条性命。

      韦后,中宗的皇后,一个狠毒的女人,和自己的女儿联手,用毒粑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妄图学习自己的婆婆,做武则天第二。并和宰相宗楚客联手,积极培植党羽,独揽大权,意欲发动政变。李隆基当机立断,和太平公主联手粉碎了韦氏阴谋,并把自己的父王扶上皇位,是为睿宗。

      太平公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武皇的小女儿,权倾朝野,骨子里流淌的是武皇的血,有野心,也有权谋。她独揽了大权后,意欲用毒粑毒死李隆基,后败露,积极策动政变,因为自己的儿子告密,失败,被李隆基一举铲除,并被赐死。

      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历史上有名的才女,禀称量天下士之才,后在“唐隆政变”中被李隆基赐死。小说中以极同情的笔调对她的才名和情感作了极高的评价。死后,李隆基有悔意,令张说为其编诗稿并作序,极尽推崇之词。

     一本小说,就是一部悲欢离合史,而此部小说,更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再现了一段精彩的历史。大唐本身就是中国历史朝代的亮点,而小说所描述的更是亮点中的亮点,加之前两部长篇历史小说已有成功的出版和发行模式,相信这部小说一定能再创新的记录。

    千年书生,一世躬行。文山书海,硕果累累。仰望之情,聊作记叙。祝愿先生妙笔生花,佳作不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