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的围脖(散文)
(2012-08-08 08:03:14)
标签:
杂谈 |
围脖在微博问世前,它的名字叫围巾~~本文为叙述方便,仍称围巾。
围巾长度不等,有二尺有一米,还有一·五乃至两米的;质量也有差别,有纱巾、毛线,最高级是羊绒织成的,柔软,暖和,还微微的透出亮光。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围巾都是男人品位的象征。印象中,一代大家诸如鲁迅、郭沫若、沈雁冰(茅盾)、闻一多、胡适等,他们在冬天都披上这样的围巾,一般是在脖子上围一圈,两端分置前后,再配上眼镜,学者风度俨然矣!记得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五年级。我的恩师~~班主仼兼语文教师方凱甫先生,就有一条那个年代最高级的银灰色羊绒围巾,长在一米以上。恩师形像高大,再配上这样的围巾,用今天的话说,帅极了!
冰天雪地,冷啊!过早的发育又使两年前做的棉袄,上露脖子下露手颈~~我双手颈都害了冻疮,乞今疤痕未退~~不由我冷得瑟瑟发抖。但是,再抖也要到课堂去抖,不能缩在家里;我的算术成绩差,屡试都少有及格(60分),再因冷旷课,这书就难念了!
祖父说:要是有一条围巾就好了,一条围巾上围脖子下焐手,足抵一件新棉祅……
但是,这是奢望。冷。抖,浑身像筛糠,字也不能写了。绝望中,一条还带着体温的围巾,轻轻地极柔和地围到我脖子,一股暖流瞬间流遍全身!
恩师说:“就这样围着回家,我不冷。”想了想又说,“送给你了……”
祖父说:“这是你老师心爱的,开春了你要还给老师。”
我“嗯嗯”地直点头。
春暖花开,我恋恋不啥地将围巾还给恩师。恩师慈爱地看着我,笑笑说:“说好了,这是送给你的。”我以祖父的告诫坚拒。恩师才吁了口气,说到冬天再给我……
世事沧桑,在六年级上学期的一半,“文革”狂潮席卷全国,农村小学也不能幸免,学校终于停课。父亲说,也好,别念书了,就跟我搞船吧。虽说我的语文成绩在全校苐一,但算术令人心烦。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地加入了父亲的水运社(后改航运公司),为社员、为职工。在历经坎坷走上文坛的今天,我只能说,我是小学生;而关健的四、五两年级,是恩师方凯甫先生执教的。当然,少了中学乃至大学师尊,这也是人生缺憾!
恩师今年七十六岁了,健在!这篇文章也算是为他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