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杜牧池州试孟迟~~青阳君君 (转载)于《天涯文学》

(2012-03-28 07:35:20)
标签:

孟迟

青阳

杜牧

本府

俸钱

杂谈

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腊月二十三。呼啸的北风掠过江南山城青阳县,下半夜起,风一阵紧似一阵,至天亮时风力陡增,山上的林木及高楼出风口发出凄厉的怪嚎。接下来北边的天空变暗变黄,有经验的老人都说,这是下大雪的前兆了。
  
    天,真冷啊!孩子们却不怕冷,他们三五成群地在街道上欢腾雀跃,或燃放“双响”,或唱念儿歌,把过年的热闹气氛提前带进山城。
  
    “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接祖宗,二十五打屁股……”一阵儿歌传到县衙门前,那两个冷得直打哆嗦的站岗的衙役,像门神似的不敢挪动半步,他们从心里发出感叹:唉,我们连孩子都不如,连打屁股的人都没有了……此间民俗:二十四接祖宗,祖宗接回家就算是过年了。为了警惕孩子们的不恭,长长他们记性,娘老子在翌日都要或真或假不轻不重地打打小孩屁股,打完屁股过大年,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一般泛指到元宵节那天———孩子们再有什么过错,家长们都要大度宽容,更不能打骂,因为那样会冲淡过年的和谐气氛,同时也怕引起回家过年的老祖宗的误会,深怕他们在一怒之下降灾于下人。
  
    儿歌传进县衙正堂,撩起青阳县令赵有才的满腹心思:眼看就要过年了,县衙门前却门可罗雀,正堂上连个打屁股的对象都没有,干熬熬的,这年怎么过?
  
    “怪事,怪事啊……”赵有才轻轻地敲着惊堂木,贪婪地看着县丞,似乎要他说出个所以然。
  
    “这,这都怪杜大人。不,怪杜牧之。”县丞见赵有才面露不悦之色,就赶紧改口,“对,都怪杜牧之,他太逞能,把下面的案子都抢去了,让我们喝西北风。”
  
    抢?抢案子……赵有才暗暗思忖,突然三角眼一转,啪地掼了一下惊堂木,大声说:“着啊,抢案子,他刺史大人都抢案子,我们为什么不能抢?县丞,有劳你了,你即刻就带衙役到下面去抢。管他有理无理有冤无冤,抢他几个到县衙来,看老爷我如何审他,哼!”他顿了顿,又恶恶地补了一句,“哪怕他是悭吝的黑猩猩,我也要他大出血!”
  
    “是,是。”县丞阿谀地陪着笑脸,心里却有苦难言:这都是多嘴惹的祸啊———大冷天自找苦吃。
  
    “报———”随着长调,一衙役走上堂前叉手说,“青阳城首富丁百万丁老员外门前求见。”
  
    “他来干什么,是来告状吗?”赵有才一阵窃喜,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非也。”衙役掏出一张红纸,笑道,“他是送年礼来的。看,这是礼单。”
  
    赵有才啊了声,装着无所谓的样子坐下说:“嗯,你就念念吧,老爷我眼力不好。”
  
    “是。丁老员外送来活猪两头,鲜鱼虾两担,香菇木耳各两担,獐鹿各四对,野兔野鸡各八只,陈年‘新丰酒’二十坛,糕饼糖食共四担。纹银三百两……”衙役像道士念经,把礼单唱得声情并茂,当唱到“纹银”二字时,被赵有才断然止住。
  
    “别念了,别念了。”赵有才站起身,语气也亲切了点,“照单全收吧。你告诉他,年关将近,老爷我特别忙,改日再登门答谢吧。”
  
    
  
    “嗯,好大的架子!”
  
    回到家里,丁百万怨气未消,他对老管家抱怨,说送了如此重礼,他姓赵的连见都不见,也太目中无人了,真是官贵民贱啊!
  
    “是啊,恕老奴直言,老爷出手也太大方了。”管家附和着,也有不平之意。
  
    丁百万重重地一屁股落在红木椅上,手捏指头,脸色煞是难看。他今年有五十出头了,方额大耳阔腮,不留胡须。与这富尊容极不相称的是两只小眼,见人眯成一条缝,平时却闭合着,打瞌睡似的。这显然是面部赘肉过多。一副土财主的模样。
  
    “不值得呀。”管家自顾唠叨,“什么登门答谢?还不是带着那些虎狼之徒,来捞一顿……”
  
    “嗯,言之有理。”丁百万也接上茬,无奈地说,“他还大言不惭,说是与民同乐呢。”
  
    管家替丁百万端上茶盅,小声说:“你喝口清茶,消消气吧。唉,老爷富甲一城,可惜没有捐个官。我看哪,开年就花一笔钱,捐个官吧。有了一官半职,他姓赵的就不敢怠慢你。”
  
    “嗯,捐官?”丁百万乜着眼,恨恨地说,“捐官也要走他门路,他更要狮子大开口,你说值得吗?”
  
    家丁走上来,附着丁百万的耳朵低语:“老爷,塾师孟迟门外求见。”
  
    丁百万想了想,小声说:“嗯,叫他在账房候着。”他缓缓起立,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又和管家耳语一番。
  
    塾师孟迟三十开外年纪,身材瘦长,软帽旧衫,一副落魄文人模样。他此来是结算一年的学俸钱。
  
    “孟先生来了,坐吧。”丁百万走进账房,大咧咧地招呼孟迟,又叫管家查查帐,看孟迟今年预支了多少钱。
  
    “没有啊,我今年没有支过钱。为的是聚个整,春上把老屋修一下。”孟迟赶紧申明,脸都变红了。
  
    “看看嘛,看看帐,你猴急什么?”丁百万揶揄着。
  
    孟迟受到抢白,愤愤坐下。
  
    管家飞快地翻着帐页,肯定地说:“不错,孟先生今年没有支过钱,应付俸金铜钱三千文。”其实,管家凭记忆就知道孟迟没有支钱,之所以翻帐簿,是迎合主人的虚荣心罢了。
  
    丁百万这才坐下来,不紧不慢地说:“孟先生,你还记得吧,只因你五举不第,没有人要你开馆授课。我念在同里,救你危难……是有先决条件的。”
  
    “不错,我们有联句定学俸的说法。”孟迟想了想,胸有成竹地说:“这又有何难,就请员外出题吧。”
  
    “好!”丁百万一拍桌子,阴阴地笑道“管家,你就在一旁看着,当个证人。孟先生,我现在出上联,你须在三十数内对出下联,否则俸金全无。你可听好了,这上联是‘池塘鲢鱼跳’。”
  
    管家报数:“一、二、三、四、五……”
  
    孟迟不屑地笑笑,信口念出:“窗前燕子飞。”
  
    “哈哈哈……”丁百万大笑,不住地摇头说,“非也,非也,这池塘鲢鱼为什么要跳?俗话说,鱼上四两都有主,它早不跳,晚不跳,却偏偏在伺养它的主人到来时跳,我想这鲢鱼是要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吧?故尔这下联应对‘捉住好下刀’,你们看如何?”
  
    “不错,不错,”管家连连点头说,“还是老员外知识渊博,这下联可谓天衣无缝。孟先生,你就认输了吧。”
  
    “什么,我输了?”孟迟精神有些恍惚。
  
    丁百万却笑笑,斩钉截铁地说:“不错,是你输了,罚扣俸金三千!”
  
    孟迟连连摇头,说:“不可能,不可能。此句不通……你们是不通文字,我上了你们的圈套。”
  
    “胡说!”丁百万猛拍桌子,瞪圆王八似的小眼,大声说,“你五举不第,不学无术,误人子弟,反说本员外不通文字,这岂不可笑?孟迟,我要告你个‘误人子弟’的罪名!”
  
    孟迟气得浑身发抖,他擂着身边的茶几猛地站起,指着丁百万鼻子大骂:“姓丁的,你信口雌黄,存心赖帐,是要拿我孟迟下刀了。好,好,我和你有理也说不清,我要到县衙告你,告你———”他大叫着冲出门外。
  
    丁百万和管家相视而笑。
  
    
  
    “真是有辱斯文,气煞我也!”丢魂失魄的孟迟踉跄地冲到家门口,大叫着,痛苦地捶胸顿足。
  
    孟迟妻谢氏此刻正给孩子喂奶,听到丈夫狂叫不免大吃一惊,慌忙抱着孩子冲出,连声问:“先生,怎么了,你怎么了?你别这样啊!”
  
    面对贤妻,孟迟似乎冷静了些,他恨恨地说:“丁老财赖掉学俸钱,还说我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真是恶人先反坐。”
  
    “哦,是这回事,你吓死我了。外面冷,快到屋里说话吧。我还奶着孩子……”
  
    谢氏是个好女人,自打嫁给孟迟,她相夫教子,对夫君关爱备至,尤其是夫君五举不第,她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伤害了男人的自尊心。她起早摸黑,靠卖大饼、馒头等小吃维持一家人生计,大冷天那双手因揉面都生起了冻疮。穿的是旧衣裳,并且打着补丁。耳无环,手无镯,早已变卖给孟迟当盘费了。所有这些,博得邻里一致赞扬。动情之际,孟迟曾用元稹的两句诗赠爱妻: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他说元稹的这首《遗悲怀》,就是他们夫妻生活的真实写照啊!此刻,谢氏将小儿放进摇床,掖好被,轻轻地拍了拍,待小儿睡着了,才忙着给夫君泡茶。
  
    孟迟接过茶杯,苦着脸,不发一语。
  
    “丁百万赖学俸钱,为富不仁,你可以到县衙告他呀。”谢氏小心翼翼地试探。
  
    “去了。”孟迟不觉又动了气,“那赵狗官说我五举不第,是没有真才实学的凭据;而没有真才实学,这误人子弟也就在情理之中,有什么想不通的?当堂就令衙役将我乱棒逐出。你看,你看,这还像与民做主的县太爷吗?呸,他收了丁老财的黑礼,就不管青红皂白了!”
  
    “原来是这样……”谢氏沉吟着,然后断然说,“先生,你不要气馁,你去府城找杜大人,他可是个好官。对,你明晨就去,找杜大人讨还公道!”
  
    “明晨?明天就是二十四,要接祖呢。”
  
    “接祖事小,讨还公道要紧,就这样定了!”谢氏大事不糊涂,继续说,“知夫莫若妻,我相信先生有真才实学,五举不第,只是时运未到,金榜题名也只是迟早的事。”稍停,又有些难为情地补充,“我找术士推算过,都说我八字好,有诰命的福份呢……”
  
    “谢……夫人。”孟迟有些哽咽,说“我明晨就去……”
  
  
  
 顶着凛冽寒风,踩着皑皑白雪,孟迟在天不亮时就踏上通往府城的官道。怕是要走运了,他遇上一辆顺道的马车。车主见他是读书人,又负冤屈,同意带他进城,这既免除了跋涉之苦,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由于是雪地行车,更因要过年了,车主求稳放慢车速。青阳至池州虽说只有百十里路,但他们挨到申时末才进城。孟迟付过脚钱,急慌慌地朝州衙跑去。
  
    州衙门前仍有衙役站着,这说明刺史大人还没有下堂。孟迟一阵窃喜,快步走向鼓架拿起鼓槌。
  
    咚咚咚的鼓声传进正堂,惊动了在耳房看书的杜牧。他急忙整整衣冠,走出耳房。很快,众衙役纷纷上堂。州司马姜文和书记员侧坐如仪。
  
    杜牧敲敲惊堂木,威严地说:“传击鼓人上堂!”
  
    众衙役长呼:“击鼓人上堂———”
  
    孟迟走向堂前,双膝跪下。
  
    杜牧沉吟有间,问:“你是何人,这么晚了还来击鼓?”
  
    孟迟低头答道:“小民孟迟,青阳县人,素以塾师为生。因有冤情,县衙门不受理,故斗胆闯入府衙求杜大人为小民作主!”说完,双手托起状纸。
  
    衙役将状纸呈递杜牧。杜牧接过并不急于开看,略为沉思,问道:“本府上任伊始,曾风闻青阳城内有个五举不第的孟迟,不知此孟迟是否彼孟迟?”
  
    “谢大人垂顾,小人正是。”孟迟仍不敢抬头。
  
    杜牧点点头,说:“孟迟,本府敬重你是读书之人,且又为人师表,今日破例让你坐候一旁听审。”
  
    “谢过大人!”孟迟受宠若惊,他抬起头,久久凝视杜牧,泪水却在眼窝里打转。杜牧的贴身书僮兼侍卫杜云扶起孟迟,让他在一旁木凳上坐下。
  
    杜牧看完状纸,又问:“孟迟,据你说来,那丁百万是蓄意赖你一年的学俸钱;青阳县令与丁百万串通一气,不肯为民作主,是吧?”
  
    “杜大人明鉴。学生以为,丁百万出此上联,我对出的下联虽称不上绝对,却也不失工整、规范,并非丁百万和青阳令所说的‘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罚扣我一年的学俸钱呀!”孟迟这时不再感到紧张,侃侃而谈。
  
    杜牧微微点头:“也许有些道理,可是,仅凭你一面之辞,本府也难以判定。”他想了想,继续说,“这样吧,本府也爱好诗文联句,不妨班门弄斧,当堂试你一试,你看可好?”
  
    孟迟一口应诺:“请杜大人出题。”
  
    杜牧凝眉一思,题上心来。他说:“孟迟,你是一个私塾先生,那就以‘塾师’为题,当堂撰一联句,或作一篇四文骈文,你仔细想来。”
  
    杜云将笔墨纸砚放到孟迟面前。孟迟拿起狼毫,略一沉思就一挥而就。杜云忙将联句呈给杜牧。
  
    杜牧当堂诵读联句:“伤心夜雨打蕉窗,点半盏残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首秋风落梧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他读完联句,便欣慰地点点头,“嗯,对仗工整贴切,联意生动凄苦,实在是难得的佳句。可是,本府尚有疑惑之处……”
  
    孟迟坦然一笑,站起问:“杜大人,你是怀疑学生有成句在胸吧?”
  
    杜牧被孟迟一语言中,索性打开窗子说亮话了:“正是此意。孟迟,你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呢。你既然会做联句,那本府就当堂出一上联,你试对来。”他抬头一看,见堂顶上有四方宫灯高挂,便指着宫灯吟出上联,“半支蜡烛,点四方宫灯,辉辉煌煌,光照东西南北。”
  
    孟迟想了想,朗声答对:“三缗铜钱,教一年私塾,辛辛苦苦,身度春夏秋冬。”
  
    杜牧慌忙站起,惊喜地说:“孟迟,本府有些明白了,你五举不第,其症结恐怕不在学问本身,此事日后再说吧。姜司马,你看此案如何了结?”
  
    姜文起身朝杜牧作揖,语甚谦逊:“杜大人,卑职以为丁百万故意赖帐,有辱斯文,十分可恶,着罚交双倍学俸;青阳令若贪赃枉法,为虎作伥,应给予革职或降职处分。当否,请杜大人决断。”
  
    杜牧十分赞许:“司马大人言之有理,就召此二人到府结案吧。原告孟迟暂回驿馆歇息,晚上也别走了,本府还要找你谈谈。”
  
    下堂后,天已见黑。孟迟由杜云陪着在驿馆用了晚餐,还喝了两杯酒,这自然都是杜牧安排的。掌灯后杜牧便装来到驿馆,先问了孟迟家境状况,不觉叹息。又问孟迟有何打算。孟迟说他只是个塾师,除教学育人外,别无所长……杜牧听后欣然说:“我来池州也不过八九月间,诸事繁杂。惟念三县学子,塾师干系甚大,我想设‘督学’一职,不知你愿屈就否?”
  
    一听此言,孟迟大喜过望,慌忙一揖到地,颤声说:“杜大人,孟迟三生有幸,得遇大人……今后就是肝脑涂地,也难报大人知遇之恩!”
  
    杜牧扶起孟迟,由衷地说:“先生言重了,快请起来,还是坐着说话吧。我在艺文场合是不拘礼节的。”
  
    室外雪花飞扬,室内已是春意盎然。杜牧和孟迟这两个朋友,并卧长谈。孟迟谈了他任职后的打算,杜牧也提了殷切的希望。他本来还要鼓励孟迟参加明年的秋试,由他出面向吏部保荐,可又觉得为时尚早,改日再谈也不迟。杜牧就这样想着想着,一阵睡意袭来,竟打起鼾声。
  
    孟迟毫无睡意,他帮杜牧盖好棉被,看着杜牧的睡姿,不觉泪流满面…… (下)
  
    (节选自长篇小说《秋尽江南·杜牧外传》)http://ebook.tianya.cn/images/tianya_logo_read.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