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标签:
365 |
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是一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1953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成300平方米的“中国猿人陈列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1972年,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参观需求,改扩建为1000平方米的“北京猿人展览馆”。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新馆始建于2011年7月,2014年5月18日向公众开放。新馆建筑面积8093平方米,其建筑形式源于周口店遗址重要文化元素----石器。新馆集研究、收藏、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馆内展出藏品包括古人类、古动物、文化遗物等一千余件。分四个展厅。采用“实物展陈与互动体验相结合、文物展示与场景再现相结合、传统展陈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展陈手段,系统介绍了周口店遗址的发现、发掘、研究和保护。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荣获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第一展厅:周口店遗址的发现、发掘历程。
周口店遗址是人类了解自身进化历史、追寻远古文化足迹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18年发现以来,曾有数十位中外科学家在周口店遗址进行长期的发掘、研究工作。最先打开周口店遗址大门的是来自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是他唤醒了这里深埋地下、沉睡了数十万年的人类历史。
第二展厅: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北京人”在猿人洞里断断续续生活了50多万年,留下大量的遗物、遗迹和遗骸,为研究人类演化史以及“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及环境变化提供了珍贵而生动的实物资料。
采集是“北京人”重要的经济活动,野生植物的果实、嫩叶、块根及鸟类的卵等都是他们采集对象。
狩猎是“北京人”食物的另一重要来源。他们不仅捕捉小动物,如:昆虫、蛙、蛇和鸟等,也能狩猎大型动物,如:鹿、野马、野猪、水牛等。
第三展厅:周口店遗址发现的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地点
第4地点是一处南北向的洞穴----裂隙堆积,堆积物主要为黄色沙质粘土。1927年发现,1937年--1938年进行正式发掘,获得石器和古人类用火的证据灰烬、烧石及烧过的朴树籽以及豺和鹿的化石;1973年再次发掘。获得古人类一枚和前臼齿1枚和动物化石40多种,地质年代距今20--10万年,属早期智人阶段,介于介于“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之间。
田园洞是周口店遗址的第27地点,该地点在遗址核心区西南的6公里处,发现于2001年。2003年--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进行了发掘。目前已鉴定出34件古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39个属种,年代距今。4.2--3.85万年。
山顶洞位于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上方。1930年发,1933年和1934年进行发掘。从山顶洞内的灰色角砾岩堆积中发现了包括3个完整头骨在内的至少8个个体的晚期智人化石材料。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很相似。年代距今约3--1万年。
第四展厅:周口店遗址其它化石地点以及“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丢失、寻找和周口店遗址的保护工作
周口店遗址是“北京人”及其后代的摇篮,也是亚洲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北京人”化石的发现被科学地认识直立人演化阶段提供了重要的物证。周口店遗址发掘研究工作仍在继续,诸多科研领域仍有待探寻。“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吗?“北京人”从哪里来,又去向何方?“北京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人类有什么关系?对于“北京人”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人类进化的真相起到关键作用。人类寻找“自我”的永恒动力和周口店遗址蕴藏的宝藏,将不断续写“北京人”的奇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