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三)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三)
2.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业务层面风险评估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的评估。对业务层面进行的风险评估,需要从梳理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入手,进行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七个方面:
(1)预算管理情况。
预算是根据单位内部各项工作任务对经济行为进行合理计划,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对业务活动的支撑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业务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内部批复、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等环节。在预算编制环节,主要的风险是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业务活动与其财力支持相脱节。在预算内部批复环节,主要的风险是没有将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批。单位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不规范。在预算执行环节,主要的风险是未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产生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等情形。在决算和绩效评价环节,主要的风险是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不及时、不准确,决算结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没有起到事后控制的效果。所以对预算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协调沟通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等。
(2)收支管理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业务主要包括收费许可的审批或收入合同的签订、收款(含缴库)、会计核算等环节。收入业务主要的风险包括:未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存在违规收取的风险;收入收款业务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监控,导致收入金额不实、私设“小金库”的情形时有发生;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风险。所以,对收入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
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使用印章和票据等。
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采购业务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业务主要包括支出事项申请、借款或报销、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等环节。支出业务主要的风险是支出事项事先审核不严格,报销时单据审核不严格,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风险。所以,对支出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
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政。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的流程是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主要环节包括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政府采购需求的提出和审核、组织政府采购、合同签订、组织验收、质疑投诉答复、档案记录等环节。政府采购业务最主要的风险包括: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不合理,导致政府采购活动与业务活动相脱节,出现资金浪费和资产闲置等问题;政府采购需求审核不严实,需求参数不公允,验收不严格,导致政府采购的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等问题;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不按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甚至已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导致单位被提起诉讼或受到处罚,影响正常业务活动;政府采购业务档案管理不善、信息缺失,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等。所以,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着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等。
(4)资产管理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资产的取得环节与收入业务和采购业务密切相关,所以《单位内控规范》中资产控制主要涉及日常管理、清查盘点、处置等环节。资产管理的风险主要包括:缺少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对资产保管不善引发资产流失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源闲置浪费严重;缺少定期和不定期清查盘点的机制,存在帐外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严重;对资产处置等没有执行严格的审核审批程序,处置程序不合规,处置收入流失等。所以,对资产管理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
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5)资产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通常是指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或者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型修缮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立项、设计与概算编制、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由于建设项目通常规模大、耗资多、建设周期长、技术和工艺复杂,因此管理的风险较大,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包括:前期研究论证不充分,审核管理流于形式,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影响项目进度,造成资产损失和资源浪费,施工设计和项目投资缺乏有效管控,工程变更频繁随意,超概算现象严重;工程招投标存在“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虚列建设成本,套取建设资金;竣工验收不规范,档案和资产移交不及时,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等。所以,对建设项目管理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
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6)合同管理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收支业务、发生政府采购业务、实施建设项目,都可能涉及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合同管理与其他经济合同管理密切相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经济合同的控制,有利于避免法律风险,维护单位权益,提高管理效率。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登记、纠纷处理等环节。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未明确合同签署权限和妥善保管合同专用章,对合同缺乏统一管理和监控,导致擅自以单位名义签定合同或违约签订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合同收入流失或产生法律纠纷;未能恰当的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发生合同纠纷时处理不善,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单位的声誉。所以,对合同管理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
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7)其他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除上述六个方面外,如果在业务层面还存在与经济活动风险有关的其他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当予以重点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