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2025-07-10 18:07:31)黄河颂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黄河”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合作,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诗歌的创作意图和时代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激昂情感和语言美感。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爱国主义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写黄河的古诗入手导入新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二、相关介绍:
1.光未然(1913—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2.写作背景:
三、字词积累:详见课件。
四、整体感知:
1.《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黄河大合唱》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及《黄河之水天上来》三个乐章组成。
2.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
第二部分: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到颂黄河,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五、细读感悟:
1.
2.
六、写法探究: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2.语言特色:(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2)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诗歌的画面之美,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及练习册练习。
2.预习《老山界》。
【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通过古诗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环节设计合理,学生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2.改进方向: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化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写作训练可以增加更多形式,如诗歌创作或演讲比赛,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