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颂》教学设计

(2025-07-10 18:07:31)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黄河”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合作,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诗歌的创作意图和时代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激昂情感和语言美感。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爱国主义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写黄河的古诗入手导入新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二、相关介绍:

1.光未然(1913—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2.写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字词积累:详见课件。

四、整体感知:

1.《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黄河大合唱》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及《黄河之水天上来》三个乐章组成。

2.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

第二部分: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到颂黄河,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五、细读感悟:

1. 朗读第一部分: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 朗读第二部分:逐节讲解诗歌。

六、写法探究: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2.语言特色:(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2)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诗歌的画面之美,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七、课堂小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及练习册练习。

2.预习《老山界》。

 

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通过古诗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环节设计合理,学生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2.改进方向: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化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写作训练可以增加更多形式,如诗歌创作或演讲比赛,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