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上榕树
海上榕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分析事实论据

(2012-08-03 18:33:58)
标签:

语文教学

教育

怎样分析事实论据2012.4.13 邹海蓉)

. 分析论据的三种方法

(一)假设分析法

即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志性词语:假如、如果、试想、倘若

论点: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屈原一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写出了千古绝唱《离骚》;李白壮志凌云,怅然失意,却成为“诗仙”;李煜国破家亡,阶下为囚,却成一代词宗;李清照一生饱尝忧患,抑郁成疾,遂成一代女杰。如果屈原永远“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中国可能会多一个平庸的官僚,少一个天才的诗人;如果李白官至宰辅,享尽荣华,不用浪迹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那么李清照也只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平凡女人而已。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分析:这个文段从正面举出实例之后,提出了改变这些历史人物生存条件的假设,并由此合乎逻辑地推演出这些历史人物在不同生存条件下取得同样成就的不可能性,从而从反面论证了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观点。
(二)探因分析法     

即紧扣论点,对论据探寻原因。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分析:这个文段举出实例之后,探究马谡失败的原因。不是马谡不懂兵法,相反,他熟读兵法,曾经献出良谋,取得成功;真正的原因在于,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三)意义分析法

即在举出实例之后,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价值、影响或者危害。

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天祥当面叱责前来劝降的叛将吕文焕,最后在狱中不屈不挠.从容就义.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徐悲鸿面对洋学生的诬蔑,勇于向洋学生挑战,勤学苦练,在多次竞赛和考练中一直名列前茅.使那位洋学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富有聪明才智。朱自清宁愿饿死,坚决签名拒绝美援和拒绝接受配售的美国洋面粉,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妥协的反帝精神。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洋楼、汽车,带着全家登上邮船,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真正表现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他们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的凛然正气将永远名垂青史,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分析:在列举概括性事例之后,用意义分析的方法,揭示出出四个人行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具有一种浩气四塞的凛然正气!四个人虽是出自于不同的朝代,经历着不同的遭遇,但相同的一点便是他们都是中国人,都具有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傲然正气。从而证明了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总结:运用意义分析法,可从正面分析其闪光点,也可对错误的行为分析其丑陋处,揭示其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世人以警醒。(正面:分析闪光点    反面:指出其危害)

. 总结归纳

在运用论据分析的方法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分析必须结合论据,紧紧围绕论点展开。

2. 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 同一论据,可以提出不同的论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 当堂训练

(一)论点:逆境造就人才

读过宋代大文豪苏轼词的人,无不为其豪放热情的咏唱所感动,但并不是每个读者都了解他的不幸遭遇。他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狱;晚年被流放到荒凉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续写一段文字,对该事实论据进行分析说明。100字左右。

示例:  或许,正是生活的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如若终日置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又怎能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名句?如若终日置身于达观显贵、府第官场之中,又怎能超然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呢?感谢风霜造就出这样一位才华盖世、后人敬仰的伟大诗人!(假设分析法  原文作者)

1.苏轼没有被不幸的遭遇击倒,没有向不幸的命运妥协,抖擞精神,在艰难困苦中发愤创作,终成一代文豪,名垂青史。人才常常是从逆境中走出的,宝剑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光芒四射?(探因分析法  高一·八  赵鹏程)

2.苏轼的经历和成就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不经历挫折,难以得成功。试想一下,如果苏轼的人生一帆风顺,仕途畅达,那么,那些动人心魄的诗句从哪里来?那种热情豪放的灵魂从哪里来?他又怎能成为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大文豪呢?因此,逆境经常常催人奋进,造就成功。(探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高一·八  包欣)

3.是啊,人们常常惊羡于苏轼词的热情豪放、诗文的挥洒自如,却看不到背后的泪水与汗水。苏轼一生多次遭贬谪、被流放,备尝艰难困苦,然而正是数不尽的艰苦孕育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放豪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阔壮丽。正所谓卓越来自困厄,非凡来自苦难。(探因分析法  高一·八  林媛)

4. 然而,苏轼从不因不幸而自怨自艾,他欣欣然地游走于山山水水,心胸旷达,热情豪迈的名句名篇喷涌而出,诗、词、文、书、画自成一派,照耀千古,为中华文明增添了辉煌灿烂,他的成就无可匹敌。蚌壳中的沙砾因为流水的冲刷而圆润光洁,蓝天中的雄鹰因为风雨的磨炼而展翅翱翔,百炼方可成金,逆境造就人才。(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高一·八  曲新宇)

5.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接连不断的坎坷造就了苏轼在文坛的成就和美名,如果没有这些不幸,恐怕文坛的天空就会缺少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华文明也会变得暗淡。(探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高一·八  邹欣)

6.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历经艰难。艰难困苦没有摧毁他,他在苦难中行走,在苦难中经受磨砺,把痛苦和煎熬化成了流传千古的壮丽篇章。(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李雪婧)

7.如果苏轼没有被贬下狱、被流放,而是一生舒适安逸,悠然自在,那么,也许就不会有流传后世的豪放大气,也就不会有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更不会有文坛巨星苏轼。(假设分析法  高一·二  陈颖)

8.是什么造就了苏轼的辉煌?是常人没有经历的辛酸人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是逆境中的以苦为乐,是苦难中的发愤图强。(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邹景丹)

9.颠沛流离,历经磨难,造就了苏轼乐观以对困难挫折,造就了苏轼不屈的斗志,更成就了他的诗词——豪迈奔放,震撼人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艰难困苦孕育了万古流芳的大文豪——苏轼。(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王禹婷)

(二)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续写一段文字,对该事实论据进行分析说明。100字左右。

示例: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假设分析法  原文作者)

1)池水被墨染黑,可想而知墨汁之多。常年如一日不停地练字,造就了一位书法大家。人贵有志,这“志”是志向,是意志,是明确的目标和不懈的毅力。没有恒久的坚持和拼搏,哪来传世瑰宝《兰亭序》?(探因分析法  高一·八 赵鹏程)人敬仰的伟大诗人!     

2)立志成功的人,他已经成功了一半。坚守志向发奋努力的人常常能够获得成功,而立志不定缺少毅力的人常常被时光埋没。王羲之正是凭借着那份坚定不移的志向,日夜苦练,才成就了《兰亭序》这“天下第一行书”。(探因分析法  高一·八  林媛)

3)王羲之志向坚定,勤奋坚持,天道酬勤,终成一代书法大家。理想犹如灯塔,指引前进的道路,即使路途遥远,荆棘遍布,内心坚强,永不言弃,总能到达。(探因分析法  高一·八  曲新宇)

4)王羲之的书法成为瑰宝,源于他的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怀揣着成功的渴望,锲而不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定的志向加上勤奋刻苦,必将有成。(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李雪婧)

5)如果王羲之从没有想过当书法家,如果他把时间用于游戏娱乐,如果畏惧严寒酷暑,如果没有把墨池染黑的不懈,那么,中国的文明史上就不会出现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也就不会有价值连城的书法瑰宝。(假设分析法  高一·二  陈颖)

6)因为目标明确,王羲之锲而不舍,练字,还是练字,从不间断,终成一代书法大家。理想是指路明灯,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梦想成真。(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邹景丹)

7)大志在胸,如光芒闪耀,指引前进之路,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王羲之自幼立志成为书法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练字,终成名家。可见,人无志不立。(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王禹婷)

8)王羲之自幼确立了明确的志向,这使他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刮风下雨,坚持练字,最终练成了飘逸俊秀的书法。可见志向对人多么重要,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远大的志向。(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蔡鑫)

9)王羲之为什么会功成名就?因为理想,因为为了理想而始终坚持,不放弃,不懈怠。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有理想做基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探因分析法  高一·二 张艺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