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衢州文献馆】衢州:灵鹫山寺考略(上)

(2020-05-26 20:02:39)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图片

收藏

分类: 文稿
【衢州文献馆】衢州:灵鹫山寺考略(上)

          衢州灵鹫山寺考略

                    

    衢州灵鹫山,别称大猴岭、九华山、小九华山。旧志记载,寺庙香火为衢境之冠。兹就灵鹫山寺、开山祖师及法脉源流,蒐罗文献,征引考稽,兹述略如下:

    一、寺名考

    灵鹫山之名,源于印度之王舍城。佛陀时代,王舍城曾为摩揭陀国早期的都城。灵鹫山位于王舍城之东北侧,因山顶形如鹫鸟,再有佛陀于此讲经不辍,故而名为灵鹫山。

   王舍城有两处著名的佛陀说法地,一为竹林精舍,一为灵鹫山。然而在大乘佛子心中,尤其是中土的佛弟子,十分神圣,因为灵鹫山曾是佛陀说《法华经》这部圆教经典的地方。

    衢州灵鹫山位于郡城之北,山有灵鹫寺。据旧志记载,灵鹫寺,原称灵鹫庵,别有小九华山寺、九华庙、九华禅寺之称。

    清康熙《衢州府志·寺观考第六》载:“灵鹫庵,在城北四十里大候岭,古梵竺庵。康熙乙卯年(按,即1675年),僧戒生、徒益恭重建,今名小九华。”

    清康熙《西安县志·祠祀·方外》载:“小九华山寺,城北四十五里。康熙二十五年建。”

    清雍正《浙江通志·寺观八》载:“灵鹫庵,《衢州府志》:‘城北四十里,古梵竺庵。’”

    清乾隆年间,金衢严道程国玺撰《九华山灵鹫庵碑记》:“九华山去郡城四十里,即大猴岭也。上有古灵鹫庵,今建地藏殿,以神之威灵显赫遐迩,莫不敬礼焉。”

    清嘉庆《西安县志·山川》:“小九华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一名大猴岭。有灵鹫庵。今建地藏殿。秋七八月间,远近敬香者云集。”

    清嘉庆《西安县志·寺观》:“灵鹫庵,《府志》:‘在城北四十里,古梵竺庵。’国朝康熙十四年僧戒生重建,今名小九华。乾隆三十三年,僧启林修大殿。六十年,僧缘龙重修。其山半有中华庵(刘按,今称半山殿),山前天台庵,后法华庵、心定庵(刘按,一作仙定庵),山脚为鲁班殿、锦泉庵。嘉庆年间,僧缘龙增建。

    民国徐映璞撰《浙江灵鹫山志·艺文》:“九华山寺,有地藏殿、城隍殿、观音堂、方丈客堂等。创于康熙初,自后屡有改作。咸丰间毁于兵,光绪中始复旧观。附近诸刹,南一里为伏虎亭、玄坛殿;又三里,为中华庵;又六里,为三王殿;又二里,为国(按,一作谷)宁寺;又五里,为龙源寺;又一里,为锦泉庵;又一里,为明教寺、鲁班殿,南侧本寺下院也。南偏西六里,天台山有普照庵,倾圮垂尽矣。其名迹寺,南半里为万竹庵(刘按,即梵竺庵、饭甑庵),偏西为古灵鹫庵。里余,为蓑衣殿;五里,为法华庵;东南二里为四顾庵;东里余,为心定庵,皆久毁。遗址仅存其胜景寺。”

 

    二、开山考

 

    灵鹫山寺之开山,据清季衢州弥陀寺高僧祖江(字东林,号苇波)撰《九华禅派序》云:“信安小九华禅派衍厥临济,昉自李唐,越五代、炎宋数百年间,院宇废兴,无从证据。元之泰定二年,义山和尚受衣钵于雪峤祖师,自杭来衢,住锡兹山,遂成名刹。”

    据元泰定黄溍撰《衢州大中祥符寺记》载:“泰定乙丑(按,1325年),义山远来主兹寺,慨焉以兴复为己任,因前人所作三门(刘按,姚宝煃《西安县志》改作“山门”)。大殿加盖瓦级砖,而髹彤藻缋之,造佛菩萨执金刚神像总十有一躯,创东西庑,画善财所参五十三善知识两壁间。宝塔镇台,焕焉毕新,室堂庖庾,缮治以次。为巨钟范铜至若千金,以七载之勤,成就若是。”(《黄金华文集》)

    按,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工文辞,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延佑二年(1315)登进士第,授台州宁海丞。迁两浙都转运盐铁使司石堰西场监运。延佑七年(1320),升为诸暨州判官。至顺二年(1331),因荐入京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后转国子博士。元统元年(1333),外补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正八年(1348),除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寻兼经筵事。至正十年南还,优游田里,卒于绣湖私第。追封江夏郡公,谥号"文献"。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

    考,元泰定元年(1324),衢州达鲁花赤为赫斯,继任铁柱;总管赵仲礼,继任为卢彦远。

    赫斯者,其先祖为高唐王爱不花的之子阔里吉思,忽必烈之外孙,阔里吉思之母即为月烈公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次女。治衢期间,赫斯曾首捐俸银二千缗,重建城隍庙,并增建北边殿庑,于翌年落成。

    又据元刘致《祥符钟楼记》载:“......元泰定二年,故丞相脱欢公行江浙中书省事兼领行宣政事,廉明公忠。寺之所谓主持,一以公举......得净慈寺首座深远为寺主,远公勤而惠......范金为钟,重若千金......钟不可无,楼亦不可无也。元统始元,郡长薛超吾儿昂夫九皋之工,政事清简,百废皆起,楼亦告成......其寺之废有年矣。非相君无以得深远,非深远不能就厥功,而斯楼犹有待于九皋之至焉”(明弘治《衢州府志》卷之十四)

    考,刘致,生卒年不详。字时中,号逋斋。元代著名散曲家。石州宁乡(今山西离石)人。大德二年(1298),翰林学士姚燧游长沙,刘致往见,为其所知赏,被荐用为湖南廉访使司幕僚。至大三年(1310),姚燧又荐之为河南行省掾。至治二年(1322),任太常博士。翌年,在翰林待制任内,最后调任江浙行省都事。死后无以为葬,杭州道士王眉叟葬之。

    民国《衢县志·寺观·大中祥符寺》:“泰定乙丑年(1325),杭州净寺僧人义山,来主持祥符寺的寺务,“因前人所作三门、大殿,加盖瓦级甎而髹彤藻绘之,造佛菩萨执金刚神像总十有一躯”。建东西两庑,完饰诸殿堂,并建寺内钟楼。”

    鉴于唐宋时期灵鹫寺之开山史实无考,根据元代《衢州大中祥符寺记》《祥符钟楼记》及清之《九华禅派序》所载,笔者认为开山鼻祖当为元代之深远义山禅师。(待续)

主要参考文献(略)

 

         (庚子四月初一重游灵鹫山后三日,刘国庆应灵鹫寺主持然相法师之嘱,考订于柯城峥嵘山馆之北窗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