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街谭巷议】水亭门的记忆(5)

(2011-08-14 06:27: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掌故

                                              筱联

 

水亭街;长200米,东西走向,东接水亭街头,西止水亭门。旧时亦称水亭门直街。水亭街名源自“水亭”。是衢州与“石室古街”同样著名的古街。水亭街南侧有;上营街、进士巷、柴家巷止水亭街头县西街。北侧有;下营街、黄衙巷、天皇巷止水亭街头新驿巷。中有“明·魏政进士牌楼”,“明·蔡春明牌坊”“明·殿中执法牌坊”“天皇塔”,“天皇寺”“水亭门城楼”等。以城门外江岸建有“卷彐亭”亦称“水亭”而得名。

---水亭门;又名朝京门,俗称大西门,古城六座城门之一。详见《详见五·街景节》。

---通广路;水亭门城外西侧沿城墙下旧称通“通广路”,南北走向与衢江并行。地名源自通向小西门,小西门又称“通广门”。

---城门沿;水亭门城外西侧沿城墙下至西安门旧称通“城门沿”,南北走向与衢江并行。地名源自俗称。

---通和路;水亭门城外从西安门向北,德坪坝西侧通向浮桥的古道名“通和路”,地名源自“通和浮桥”。

水亭街南侧:

上营街;长265米,南北走向,南抵美俗坊,北止水亭街。东侧有中有宁绍巷、皂木巷抵美俗坊(老天妃宫)。中有“徐家祠堂”、“五谷神祠”等。元·明时设有上兵营,以驻军军菅和地理位置得名。

进士巷;长173米,北东折曲走向,北自水亭街,东接柴家巷。以北巷口水亭街有进士牌楼得巷名。据明《嘉靖府志》载:“水亭街进士坊为魏政立。” 魏政,天顺三年(1459)举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旧时巷中有“进士厅”。进士巷与黄衙巷隔水亭街南北相对。(详见五·街景节)

柴家巷:长95米,南北走向,南自宁绍巷,北止水亭街。巷以姓氏得名,北与天皇巷隔水亭街南北相对。南与小柴家巷通,中联罗汉井,巷中有城隍行宫。民国《衢县志》载:“柴家巷柴氏;周恭帝后,叔夏封崇义公,收掌二帝位权,就衢州景福院奉安,子孙亦居家于衢。”

小柴家巷:长95米,南北折曲走向,南自皂木巷,北通宁绍巷。巷中折有弄,有古井。

宁绍巷:长235米,东西走向,中折。东接县西街,西贯上营街。巷东口有宁绍会馆(今存宁绍会馆照壁)中有药王庙、巷西口有财神殿(五谷神祠)。以宁绍会馆得名。

皂木巷:长215米,东西走向,东接县西街,西贯上营街。中有晋·陈弘墓,陈宁邦候祠。(详见《人物·陈弘》节)

小皂木巷:南北折曲走向,南自皂木巷,北通小柴家巷。

罗汉井巷:长105米,东西走向,东接县西街,西贯柴家巷。巷口东端有古井,名“罗汉井”,巷以古井得名。内有黄家大屋和衢州细菌战受害遗址标志。

水亭街北侧:

下营街;长365米,南北走向,南自水亭门,北止新河沿。东侧有中有“周王庙”、黄衙巷、小天皇巷、周家大屋等。元·明时设有下兵营,得名。下营街“灵顺坊”有周氏宗祠。始祖“斌”上元人,盖屯藉。明宣德五年(1430)迁衢,道光间周世泰为举人。(详见·陈艳《周氏古居》一文)

黄衙巷;长165米,南西折曲走向,南自水亭街,西通下营街。巷中有古井。

天皇巷;长265米,南北走向,南自水亭街,北止新河沿。巷南口东侧有梁代古刹天皇寺和天皇塔,巷以寺得名。清·《嘉庆西安县志》载:“闽商建新天后宫于天皇巷”位在巷北端东侧。民国《衢县志》载:“清宣统间江山人捐资在天皇巷建须江公所。”

新驿巷;长210米,南北走向,南自水亭街口,北止新河沿。旧时巷中设置驿站,故名。(以上范围均为水亭街古街保护区)

·天妃宫(天天后宫内景图)

水亭街街区平面解读,重点条目详解。

·日军对衢州的细菌战水亭街区是最严重灾区之一:

衢州地处东南战略要地,衢州机场更是在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1937年9月26日起,日军飞机就将衢州作为重点目标多次狂轰滥炸,大量平民百姓死伤。日军还丧心病狂地使用国际公约禁用的细菌弹。 1940年10月4日上午9时,日本侵略军一架飞机侵入衢城上空,投下带鼠疫杆菌的麦粒、麦麸、粟米、黄豆、棉花、碎布、跳蚤包等食物与物品。据1945年国际军事法庭审讯的日军战犯供认:“1940年10月,731细菌部队使用飞机在华中(华东)地区的衢州、宁波、东阳、义乌、兰溪、南靖、常德、霞浦、龙溪等城市投放了鼠疫杆菌。”11月12日上午,柴家巷3号吴士英(女,8岁)首先发病,经衢县卫生院确诊为首例鼠疫病人。此后,在柴家巷、罗汉井巷、上营街、水亭街、美俗坊五条街巷相继发现鼠疫病人。

第二年,衢城鼠疫流行,281名患者,死亡274人,病死率高达97.5%,许多户全家死绝。由于日军日夜轰炸衢城,居民被迫疏散农村,造成鼠疫扩散。衢城有58条街巷,以及石室、万田、樟潭、廿里、石梁、航埠、大洲等13个乡镇先后发生鼠疫流行。鼠疫流行期间,衢城商店停业,学校停课,交通中断,途经衢县客、货车一律不停靠,居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到1947年鼠疫控制时为止,衢州仅病死于鼠疫的就有2000余人。1944到1948年,江山、龙游、常山等县仍有零星的疫情出现。

二战中日军在中国境内实施的细菌战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一次,中国人民深受其害,其中也包括了众多的衢州人民在内。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页。

(罗汉井5号:衢州细菌战受害遗址标志)

·清代衢州的会馆建筑

清代衢州的会馆建筑,大多集中在水亭门街区。会馆建筑是中国古代某一地区同乡集会、旅居、娱乐的建筑物,在许多城市都有。明清以后,衢州徽商、闽商、宁绍商人云集,因此也留下了不少会馆建筑遗迹。

明清以来,“徽商富甲江南”。徽商的足迹遍布天下,素有“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之称。衢州地处浙闽赣皖的要冲,地理环境独特,资源条件丰富,自然成为徽商经营活动的重要辐射地区之一。众多徽商云集衢州,自然需要一处活动场所,徽州会馆应运而生。据嘉庆《西安县志》载:徽州会馆称徽因文公祠,又叫文公书院,位于柯城区县学街。1756年 (乾隆二十一年),由徽州商人合建,1795年重建,光绪初大修新花厅三间,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座北朝南,占地约612平方米,呈纵长方形,格局为三进三明堂,正厅用材粗大讲究,后进为高台建筑。最值得一提的是前厅天棚上的藻井,是传统的徽式建筑的代表作。

被海上人家广泛崇拜的天妃,原本是宋代福建莆田林姓人家的女儿,死后成为海上女神,清代加封为天后,福建、台湾等地称为妈祖。天妃宫既是古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及沿海地区商人聚会场所。衢州天妃宫也称福建会馆,位于天皇巷,原有面积2052.9m2,现存665.3m2,为三进二明堂,有南北二台门,门券顶有石匾额“天妃宫”三字。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二米高处布置有戏台。后为庭院,南北有厢房,是看戏的包厢。院内石板铺地,有甬道通往供奉天妃女神的正殿。殿内斗拱雀替、托脚等都采用雕花工艺,细碎繁杂,涂金描彩,体现了典型的清代末期风格。该殿梁架上终年无蜘蛛丝网,实为一奇。衢州天妃宫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表演传统戏剧的场所。

在县西街通向江边还有一条长长的小巷,名叫宁绍巷,这里是宁波绍兴商人在衢州的聚居地。原有宁绍会馆一座,可惜今仅存一座大大的照壁,在向人们述说当年的繁华。

(宁绍会馆照壁照片)    

· 孝子周雄与孝庙、神庙

孝子周雄神庙在水亭街西头北侧下营街。街口座北向南有“周孝子祠”青石牌坊。孝子周雄(1188-1211)是杭州新城县(今富阳)渌渚人。幼年时,周雄随做生意的父亲来到衢州,与孔子第五十一世孙、衍圣公孔文远同窗读书,相交甚密。相传周雄长大后继承父业常行商于浙赣间,也许是因为父亲的早逝,他对母亲非常孝顺。1211年,因为母亲病重,24岁的周雄前往江西婺源县五显圣王庙祈祷。归途乘船经过衢州,听说了母亲的死讯,当即仰天捶胸大哭,悲哀过度气绝而死,尸体僵立在舟中不倒。孔文远感叹他的诚孝,于是为他漆身塑像、捐地立庙祭祀,四方百姓前来祈祷无不应验。周雄死后,历代屡有封赠,到了明代还被加封为宣灵王。此后他的庙宇遍及钱塘江两岸,成为水上人家的保护神。到了清代,周雄又作为潮神陪祭海宁县盐官镇上的海神庙,浙、皖、赣、苏的许多城市都先后建有周王庙。

衢州周宣灵王庙(明朝时一度称孝子祠)位于下营街,是全国难得的孝庙,经历朝修葺,保存至今,现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原有建筑面积为1850平方米,现存建筑仅853平方米,坐东朝西,按一条纵轴分布,呈不规则纵长方形,有门厅(戏台)、厢楼、正殿、后殿等建筑。整座建筑用材粗大,其中跨度12.7米、直径70厘米的一根横梁(撩檐枋)是浙江省第一,在国内古建筑中也是相当罕见的。庙内人物、花草等的雕刻巧夺天工。后殿塑有孝子周雄立像,每年三月初三始至四月初八是“周王庙”会。这是衢州旧城最负盛名的庙会,至今仍兴盛不衰。

(周宣灵王庙前厅照片)

·刘光大元末明初的名医

元代承袭宋制,也在各路设立官办医药机构,衢州路医学设在神农殿内。1286年,刘光大被任命为衢州医学提领,后升为医学教授,主管衢州地区的医学教育、医户管理、差役以及涉及医学的词讼等等。刘光大是衢州市区人,精通理学,旁及医学,著有《适庵文集》。1286年,刘光大被召入京咨询,他凭借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精辟阐述,深得忽必烈大帝的欣赏,因而名噪一时。正是他创办了神农殿讲堂和惠民药局,教人授业,普及医学,造福桑梓,因而在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

·药王庙  (神农殿)

药王庙又称神农殿,主供奉神农氏。在水亭门街区宁绍巷。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建。衢州人精通理学、医学的刘大光,被任命为衢州医学提领,后升任本学教授。于是,在衢州创神农殿讲堂。传人授业,威望甚高。医界亦深以为荣。

衢州药业界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建立了重建药王庙。同治十一年(1872)又重修该庙。

药王庙坐北朝南,为前后两殿,占地面积约500余平方米。中间以天井为隔,天井两侧为东西厢房。前殿为庑殿顶建筑,柱之牛腿上雕刘海戏金蟾,刘海所持铜钱上有“太平天国”四字。太平天国围占衢州是在咸丰八年(1858)至同治元年(1862)这段时间。可见在这段时间里药王庙亦曾整修。同治十一年重修时“太平天国”字样被保留了下来。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起为衢州药王庙会,每日演戏酬神庙会延至到端午节。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妃宫  又称天后宫,位于衢州城西天王巷内。中国神庙,主供奉天妃。天妃,为宋时莆田林氏次女,卒后显应于海上,为海上女神,元至元间封天妃神号,清·康熙间加封为天后,台湾、澎湖等地称为妈祖。天后一直为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所祭祀。

(附:天后宫照片)

 

天妃宫既是古代海祭中心,也上古代船工聚会场所。原有面积2052.9平方米,现存665.3平方米,三进二明堂,有南北二台门,门券顶有石匾额“天妃宫”三字。进入大门即前殿,门上饰有砖雕,以字花纹为主,间有人物禽兽、树石、风景。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一檩硬山顶前后无廊,梢间屋顶稍矮,另起两个小屋顶,贴附于次间屋顶之侧,外表看去成三个屋顶。前殿为院,院南北为厢房,院内石板铺地,院中有甬道通往正殿。殿内斗拱雀替,托脚等多雕花,细碎繁缛,涂金描彩,明显微微清代末期格调。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安侯陈弘,字伯猷,西晋武帝时人,原籍阆中(在今四川省),爱好读书,性格勇敢,且有谋略。最初追随益州刺史王濬,擢升为参谋,屡建奇功。晋太康元年(280)协助王濬接连攻克西陵、荆门、彝道诸州,自武昌直下建业(今南京),所向克捷,吴国归命侯孙皓投降。同年(280)鲜卑人赵峻在信安(衢州古代名称之一)作乱,弘奉命以精悍之骑兵奔袭讨伐,将其擒获,从此边境安宁。皇上嘉奖其功绩,晋武帝特授其为峥嵘镇总管,封为信安侯,食邑300户,,总督一方军事。于是在信安(今衢州市区)安家,终年90岁。明朝初年,又加封宁邦侯。其祠与墓均在市区皂木巷,1992年重加修缮,立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凭吊。

·陈弘墓(西晋)位于衢城皂木巷新中旧学校内。今祠宇已圮,墓已重修,有余绍宋书墓碑,立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谷财神殿

位于上营街宁绍巷口东北侧,现存主殿和后庑,现为民居。原有骑街廊屋。衢州五谷财神,为封神谤中五路财神之一,旧时香火旺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