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景业老师《体积是多少?》后的思考
(2012-07-19 22:35:04)
标签:
教育 |
近日,拜读的任景业老师《体积是多少?》。任老师一写了四篇文章,借以表达他的观点。通过学习,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问题是一个老师提出“容器的体积是指哪一部分呢?容器的体积包不包括容器的容积?以烧杯为例,容积是指烧杯内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体积是指玻璃所占空间的大小,还是玻璃所占空间及其容积之和呢?”以及相关的争论说起的。
我一口气看完任老师的几篇文章,产生下面的想法:
接着说“烧杯的体积”。我们研究所谓“烧杯的体积”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考虑这个“烧杯”在空间形式中的属性。对于烧杯这样一个容器,从数学的角度看,它实质上也是一个“圆柱体”。
我在想,为什么会有关于“烧杯的体积”这种问题的争论,是我们的教师对知识的科学性有探究精神,还是我们真的在钻“牛角尖”,还是我们的数学素养确实太低了?我不敢轻易下结论。这样的问题往往是伴随着课改出现的,因为在课标实验稿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生活中问题“数学化”。因而在编制题目的时候会片面地追求“生活化”,导致所编制的题目“生活味”很浓,“数学味”受到削弱。杯子有盖与无盖,似乎不是我们在讨论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要这么讨论的话,那么,有些茶杯是有把手的,是不是也要跟学生说清楚,这个茶杯的把手要忽略不计呢?我们在讨论一辆汽车的车箱容积的时候,是不是也得说明这个车箱的四壁都是光滑的?在计算长方形桌面的面积时,是不是要告诉学生这个长方形桌面的四个角都直角,而不是弧形的?(事实上,很多课桌的桌面,在制作的时候,为了案例,四角都做成圆角。)诸如此类问题,我想还是要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才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