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不要学科本位?

(2011-11-13 22:52:07)
标签:

杂谈

今晚浏览了《关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的意见》,觉得有的问题确实值得商榷,想一吐为快。我们必须考虑到多数一线教师的学习能力有限,60%以上的教师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属于那种接受性的教育,他们很难对教材有创新的理解,更不用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所以用起教材来只能依样画葫芦。我们期待教师能与时俱进,可是难那!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对教师的发展不是很有利的,而且面临 这么多新的理念,教师们学不好,也学不了。这不是我不支持新课改,而是通过几年的课改,我隐隐约约产生的一种担忧罢了。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确实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的磨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改将会成为一句空话。课标的精神确实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教材的编排也力求突破原有的旧框框,可是,我们真正到基层中了解教师的真实和他们对教材,对教学的领悟,就不得不感觉不寒而栗。
        对于修改意见中不要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一说,本人有以下看法,不要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是对的,什么事情就怕“过分”。但是就有人以为根本不用强调学科本位,仔细分析当前一些研讨课、参赛课,一些教师扛着所谓的“不强调学科本位“的大旗,招摇撞骗。甚至有不少”专家“也跟着瞎起哄。说这就是”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承载些什么,不应该承载什么,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心里应该有个谱,我想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个是根本。二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学生终身学生的基础。三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能力基础。在这几个方面中,孰轻孰重,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明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在观看相声、小品的时候一听到自己觉得好笑的地方就大笑起来,我估计笑会冲淡我们对于里面关于好笑内容的理性思考,最终什么也会忘记的。事实上,数学课堂也是如此,表面的热热闹闹会掩盖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性思考,最终残留在他们脑中的只是课堂上的激情澎湃。时间长了,要他们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会忘得一干二净了。再者,即使在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确实有积极思考,那也只是少部分的学生,更多的学生充当的是听众的角色,他们无缘参与。其三,我们不但需要感情的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学生才能学得牢靠,智力才能得以发展。常常有人把常态课比作”家常菜“,我认为,我们不仅需要有山珍海味的“大餐”,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家常菜。山珍海味吃了容易犯腻,五谷杂粮才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更多地研究常态课的教学,适当增加一些“调味料”,而不能变本求末。愿新一轮的课改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