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邻居菜馆与“尘封百年”的九碗菜
(2011-08-15 15:37:49)
标签:
美食 |
这是为一位朋友的餐馆写的介绍他店的特色菜肴的文章。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是我们最亲最温暖的朋友。
老邻居菜馆位于黄石市下陆铜花北路,毗邻素有“三楚第一山”之称的东方山。秉承“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遗风,以体验邻居古朴风韵、找寻邻居尘封故事、感受邻居饮食文化为理念,充分体现浓郁的邻里温情的装修风格,走进老邻居菜馆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里找回那已尘封多年的记忆……
虽然是个吆喝年代,我们坚信有人依然执着于“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古训。在犄角旮旯、拐弯抹角的地方开家小店,卖的不是别的,就是几道民间小菜。不需要太多,只要这几款菜汤纯、味正、色靓,且独此一家,别无分处。也相信就有爱吃的人,千山万水寻着香气而来,携着朋、牵着友围拢过来,在美食面前感慨一下幸福人生。我们知道,众口向来难调,想要练就广为称道的好味道并不容易。现代食客,海阔天空,什么没有见识过,什么没有尝试过。好滋味的第一要素应该是特色,与众不同。到餐厅吃饭的,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常常还抱有猎奇心理,原料难得的特色菜,可以满足顾客求奇求新的心理,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打动顾客。为此,我们的足迹踏遍本地的山山水水、村镇乡里,走村串巷,广泛搜集乡土气息浓郁的食材和土味,加以研究、试制,并在遵循原菜肴原料和操作工艺的基础前提下加以改良,从原材料入手的土的不能再土特色菜作为菜馆的主打菜—— “尘封百年”的九碗菜。
一碗花肉老豆腐:此菜选用阳新太子镇产的豆腐,本地土猪的五花肉,经过煎、汆等工艺,加入高汤煮之,再配以土芹菜即成。
据史料记载,太子豆腐制作传统有1700多年的历史。太子豆腐鲜嫩可口,风味独特,食之,细腻绵滑,营养丰富;观之,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掂之,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碎。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看起来是硬的,吃起来却是软的;摸起来是结的,煮出来却是泡的。其味清淡中藏着鲜美,吃起来清爽生津,能煮、煎、炸、焖、拌、冻、腐,生熟皆可食用,可荤可素,可生产出百余种美味佳肴。自古享有“荆楚一绝”的美誉,历朝当地官员还把太子豆腐当作贡品进奉朝廷。
民间还流传着太子豆腐救太子的故事:三国时期,孙权称帝后,立孙登为太子。当时为武昌郡的阳新境内遭遇特大暴雨而变成一片汪洋,成千上万的灾民流离失所。孙权携孙登亲赴灾区,赈济灾民。灾后,此地流行瘟疫,百姓多腹泻不止,身生恶疮,无法诊治。太子孙登再次来到疫区施药救治。由于日夜走东串西,直接接触病人,结果自己也染上此病。王贵妃得知后,立即派人赶灾区。村民在王贵妃的指点下,每天吃由当地地下水制作的豆腐,然后在身上涂抹当地一个大溶洞内的淤泥,终于战胜了瘟疫。从此,太子豆腐名扬天下,历朝都将其作为贡品。
一碗毛笋黄牛肉:本品选用产自素有“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的毛竹笋的干制品和卤制的黄牛肉。毛竹笋是公认的最佳绿色天然食品,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据测定,竹笋中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磷、铁、钙和18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等成分,是一种全天然营养食品。近年来还发现竹笋具有减肥、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是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竹笋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素,常吃纤维素多的食品,可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疾病。因此,纤维素又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之为"第七营养素"。
而黄牛肉性温,味甘。具有温补脾胃、益气养血、强壮筋骨、消肿利水的功效。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防止肥胖。由于不致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对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也有好处。
一碗农家烧土屯鸟:
农家烧土屯鸟是将加工成大块的阳新屯鸟,放入锅中炒至变色,再加入适量的老抽、料酒、白糖、精盐等调料和高汤烧制汁浓芡稠即可。成品酥软爽口,味厚。
一碗磁湖鲶鱼:本品选用位于黄石市中心的磁湖里所产的鲶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四根胡须。鲶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鲶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老人和儿童食用。
这道菜的做法是将鲶鱼宰杀治净,剁成块,入锅加入毛铺老酒干烧至入味即可。
一碗霉豆肉末: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常用豆豉作为调料,也可直接蘸食。豆豉为传统发酵豆制品,以大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以颗粒完整、乌黑发亮、松软即化且无霉腐味为佳。 豆豉味苦、性寒,入肺、胃经;有疏风、解表、清热、除湿、祛烦、宣郁、解毒的功效;可治疗外感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等症。
这款深受当地食客喜爱的霉豆肉末,是采用大冶刘仁八农家制作的湿豆豉,运用蒸的方法将湿豆豉放入扣碗,用大火整3~5分钟,配上秘制调料炒制的肉末即可。
一碗藕粉糯米元:本品取材于“心较比干多一窍,貌若西子胜三分”的浠水巴河芝麻糊藕,此藕比常规藕多一孔,藕质洁白似雪,入汤久煨不化,入口滑爽柔绵,细细嫩甜脆,满口生香。据说,吃了九孔藕人会特别聪明。历史上,巴河藕产区的确留下了“清出状元明出相”的佳话。经过数百年来的传承,巴河莲藕已发展成为鄂东名特产品之一。
藕粉除含淀粉、葡萄糖、蛋白质外,还含有钙、铁、磷及多种维生素。中医认为藕能补五脏,和脾胃,益血补气。生藕性味甘凉,加工成藕粉后其性也由凉变温,既易于消化,又有生津清热、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之功效。
本品是在藕粉丸子的基础上,经过改良而成的一款菜肴。先将藕粉加入水和成团,包入馅料做成圆子,滚粘上涨发好的糯米,放入笼屉蒸熟;另起锅加高汤略为烧制即可。此菜入口爽糯劲道,唇齿留香,回味绵长。
一碗苕粉皮:据民间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大冶县令因筹资修筑“寡妇堤”,不惜将自己的工资、积蓄一并捐出,生活难以为继。这一年秋天,恰逢府台老爷生辰,各路官僚纷纷准备重礼为府台老爷贺寿。独有大冶县令两袖清风,无以为礼。
府台老爷的寿辰将至,望着眼前一无所有的府衙,县令唯有在院子里长吁短叹。尽管他生性廉洁奉公,不忍惊扰百姓,可上下之间的礼尚往来还是不可或缺的。此时,正好厨子从外面洗苕回家准备中饭,县令眼前一亮:“有了……”第二天他就给府台大人送去一担大冶红心苕,以充寿礼。府台老爷见此寿礼,气得胡子发抖,本想当场发作,将之退回,又怕在这贺客云集、人多嘴杂之际,坏了自己廉洁爱民的名头。于是隐忍不发,让家奴到厨间焖苕待客,想出大冶县令一个小小的洋相。来自四面八方的贺客,聚在花厅里正等着府台大人的海参鱼翅,佳肴美酒,哪知仆役抬出来两大筐热气腾腾、略带甜香的红苕。起初大家都不屑一顾,以为是府台大人小气,待红苕入口,方才如梦初醒。满堂宾客无不手忙脚乱、一个个你争我夺,两大框红苕顷刻间“片甲不留”,连苕皮都没剩。
府台大人的“红苕寿宴”就此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到了京城。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皇帝老儿听说世间有如此美味,便下了一道圣旨,传令大冶县令即刻择上等红心苕十担,火速进贡朝廷。千里迢迢运到京城的大冶红心苕,经宫廷御厨精心焖制以后,油软如柿、甘醇如果,皇帝吃了,龙颜大悦。从此大冶红心苕一跃成为贡品,名闻天下,享誉五湖四海。
苕粉皮是将用水调匀成略为稠的糊调味,用干炕的方法摊成厚薄均匀的粉皮,再加工成宽条状,配上本地芹菜,用高汤煮之即成。
值得一提的是,红心苕淀粉含量、糖含量非常高,还可以磨成苕粉,制成苕粉糊,供缺奶的孩子和老弱病人食用;也可以制成粉丝,下火锅,拌面条,滑溜爽口,久煮不散。农村最常见的是把苕粉和成粉浆,用文火煎、烤之后红烧,制成苕粉肉,更是美味宜人,这不光是肥胖人减肥的理想食物,还是大冶民间日常待客的特色佳肴。
一碗土泡蛋:这款流行于大冶乡村,深受老人小孩喜欢的纯农家菜,是将土鸡蛋打入盛器中,搅匀,调味;放入炒锅中略煎,再放入高汤稍加煮之即可。
一碗细肉:这是一道取自地地道道民间小菜,几乎所有的居家过日子的都会做。它采用大冶罗桥农家所养本地猪的五花肉,汆熟;用刀将其切成粗条,放入炒锅中干炒,再配上本地辣椒,调味即成。
“青砖黑瓦闹市远,薮美酒香邻居屋”,人们都有对美味的期待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促使我们更加专注每种食物的特性,对其恰到好处的运用和精心制作,使老邻居菜馆的“尘封百年”的九碗菜及其厨师烹制的每一道菜肴,真正体现“中和之美”。这即为客道,以客为尊,以食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