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春,去过麦积山一次,来去匆匆,印象不深。前几天,成都几个朋友在西安办完事,有一天空余,说要到“八千年文明”故地天水看一看,一早接上,沿西宝、宝天高速,午饭前到天水,品尝天水呱呱等小吃后,先去伏羲庙,再去麦积山。
伏羲庙由天水市博物馆著名导游周秀兰担任讲解,引经据典,声情并茂,讲得很细,使我们对史前文化、易文化、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及天水民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长了不少见识。麦积山的女导游虽年轻,但口齿伶利,讲解的幽默风趣,大方老道,大家最感慨的莫过于,在离地面84米的散花楼上,一块匾额的题字“是无等等”。导游先卖了个关子,让大家认这四个字,因第二个“等”字是简写,用两点代替,不注意的人会念成“是无等二”;因“等”字写的是草书,上面写得是草字头,有点像繁体“华”字,不仔细的人会误念为“是无华二”。接着,讲了这块匾额的来历。
  写下“是无等等”这块匾的,是清初陕甘一带的书法家王了望,他晚年游天水麦积山时,面对河山壮丽,怅然所感题下的。王了望,曾任福建泉州同安知府。晚年流寓秦州,寄身萧寺。当时,清军入关,他一心要反清复明,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予望,即寄望于自己的意思;随着年事渐大,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于是,又改名为“子望”。但是时局逐渐平稳,经济也有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下来,眼看复明无望,无奈之下,又把自己名字改为“了望”,了绝了此望。这四个字取自经文“南摩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是”是指正确的,得到的,存在的东西,“无”是指错误的,失去的,不存在的意思,“等等”可以理解为如此而已,完整的解释就是:对也好,错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都不过如此。因朋友均是中年人,“是无等等”,不由使人想起曾经流行的短信: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健康身体,
朋友返程票是西宁至成都的1050次列车,正点17时37分开,不料火车晚点20分钟,送完站已18时,天水朋友相劝,吃完晚饭住一晚上,明早再回宝,什么都不耽误。由于怕喝酒,我执意赶回宝鸡吃晚饭。19进10分,车行至离宝天高速公路最长的隧道麦积山隧道约摸2公里处,前面的车均停下了,一问急匆匆过来的交警,才知约20多分钟前隧道内14台车追尾相撞,正在处理事故,预计得等四、五个小时。一直等到凌晨1时40分,看没有希望,电话咨询,还没有准点,便返回天水住宿,第二天早起来后,才知事故刚处理完毕,已放行。
  仔细一想,的确是菩萨保佑,真是“是无等等”呀!若是火车不晚点,我们正点给回赶,也许在发生车祸前,我们通过了隧道,这种可能是最好的,次之,紧随在出车祸的车后面,出不来,在隧道里困一个晚上,最糟糕的可能,正好赶上连环追尾撞,即是你不撞别人,别人也要撞你。看来,到了饭时,不吃天水朋友饭是不对的。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