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今年十一长假自驾去吕梁看碛口古镇,10月3日中午顺道造访榆次老城,看了老城感叹不虚此行。晚上在文水县城歇脚。
榆次老城即榆次古县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进来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它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酷似鲤鱼的榆次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两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榆次老城以市楼所在位置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城市主干道交会于此。东大街有城隍庙、县衙,是榆次老城的政治中心;西大街有文庙、凤鸣书院,为文化教育中心;北大街、南大街和阁北街为商业街市,即老城的商业中心。榆次老城还保留了许多小街小巷,大量民居就建在街巷之内。
榆次城隍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玄鉴楼、乐楼、戏台、显佑殿、寝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廊房和东西配殿。
玄鉴楼与乐楼、戏台、影壁形成一个建筑整体,玄鉴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通高17米,为四重檐二层歇山顶楼阁式建筑 。玄鉴楼背面为乐楼,与主楼梁柱相连接,面阔五间,进深一间 。共计两层,一层施平座,单檐歇山顶,前后开间不等,左右两山转角增多,柱网和梁架均发生相应变化。戏台与乐楼梁柱相连接,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单檐卷棚悬山顶。乐楼左右两侧建琉璃影壁,斜向呈“八”字形,壁面镶嵌琉璃麒麟图,采用高浮雕塑制手法,玄鉴楼楼顶的脊刹为一座四重檐歇山顶的楼阁,楼阁中间是孔雀蓝琉璃。楼下拱形门洞两侧装饰有象驼宝瓶。它是城隍庙最精美的建筑,百看不厌!
1996年11月20日,榆次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朝堂看故宫,县衙看榆次。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封建时代号称“三晋第一署”的榆次县级衙署,据说它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级衙署。据记载,榆次县衙有“晋藩首辅”之名,始建于宋朝,建筑风格是中轴对称,六进六出,左文右武,前堂后寝;建有五堂二十六个院落,占地二万多平方米,房舍四百余间。历史的记载显示县衙规置多是四径三堂,而榆次县衙为什么有六径五堂?原来宋初灭北汉之际,宋太宗赵光义认为晋阳屡出“真命天子”,有“王者之气”,故以火烧水淹,摧毁晋阳古城,将并州府迁到了榆次,榆次县衙也就自然升到了州府衙门的规置,一直沿袭至今。
经过历代修葺的县衙,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大成。其间牌楼、牌坊、厅、堂、廊、轩、楼、阁,众多的建筑形式精彩纷呈、生动古朴;砖雕、木雕、石雕等古典建筑的艺术构件刻工精细、为数极多;五堂、六房、县丞院、钱税院、牢房院,以及土地祠、侯祠、衙神庙、狱神庙、马王庙、思凤楼等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庙祭祀系统功能齐全、价值极高。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