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傻妞
傻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642
  • 关注人气:1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2024-06-25 15:52:37)

   出了淳化寺沿着浊漳河水线324乡道走公里就到了平顺得最后一站龙门寺。龙门寺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约1.5千米的山坳里,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龙门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龙门寺中六朝建筑齐聚一堂,堪称一座古建筑博物馆,采用三条中轴线布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中轴线现存建筑后唐五代西配殿、北宋大雄宝殿、金代山门(天王殿)、元代燃灯佛殿、明代东配殿,其余建筑均为清代遗构,共有三进院落,大雄宝殿两侧建有钟、鼓楼。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是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

            19961120日,龙门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正殿大雄宝殿位居寺院中央,建在高大的台基之上,殿前无月台。大殿建于宋哲宗绍圣五年(1098年),金世宗大定乙丑年曾经进行过局部改建或者修葺,此后在明神宗万历五至二十年、清世祖顺治九至十年、清穆宗同治三年亦曾经局部修葺,但是主体结构则未予大改,基本上保持了宋代的建筑特征。

   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六架椽,平面呈正方形。殿下台基高1.4米,全部采用条石垒砌,台面东西宽12.12米,南北深13.2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采用灰色简板瓦仰俯霜羔。奠中丁脊编饰花卉和祥云,无爪飞龙穿行于其间。垂脊前端有垂兽,戗脊与岔脊之间则施戗兽。正脊左右两端的琉璃鸱吻为黄绿色,东端鸱吻高1.98米,西端鸱吻高1.8米。大殿前、后檐当心间均施四扇规制相同的六抹头直棂隔扇门,前檐左右两次间辟窗,前、后可以穿行。大殿整体构架采用10根立柱支撑,材质有石木两种。前檐和四角施6根方形抹楞小八角石柱,余皆系木质圆柱,柱础均为素面方形磐石。大殿檐下的普拍枋伸至角柱出头,然后垂直截捧,没有装饰。阑额仅延伸至角柱内,角柱以外部分系蚂蚱形假出头。柱头卷刹明显,普拍枋与阑额叠交,形成“丁”字形,体现了宋、金建筑的共性特征。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橡,建造于五代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柱子的侧脚升起显著。殿下台基低矮,为国内唐、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悬山顶殿堂的孤例。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东配殿位居前院东厢,与西配殿相对而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后插廊,明间设板门,两次间置直棂窗。重建于明弘治年间。东线建筑有水陆殿、天宫殿等;西线为两进院落,多为僧舍、库房等,大多为清代晚期或民国年间所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燃灯佛殿位于第二进院北端中部,系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仅在前檐施柱头科斗拱。斗拱为四铺作双下昂,耍头系乳袱伸出檐外制成。虽然是“明袱”形制,却沿袭着宋、金时期的“草袱”之规。其余东配殿、厢房、廊屋、禅院等均系明清两代重建,外形庄重,雕刻细腻,门、窗装修较早期建筑显得较为华丽,整个寺院布局仍旧保留着宋代规制。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长治寻古之龙门寺

   平顺这一天的行程到下午结束,我再回头一看游览线路,324乡道这条50余公里的浊漳河水线,它穿越六朝,封存着后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七个国保建筑,天台庵、大云院、原起寺、佛头寺、淳化寺、回龙寺、龙门寺,恍若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这条水线堪称中国古建筑专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