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2024-06-17 12:05:37)

   大云院,亦称大云寺,位于山西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龙耳山中,距离天台庵很近。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

   大云院现存的主体构造大佛殿,单檐歇山顶,满覆琉璃圆柱方额,斗拱五铺作,飞檐起翘,面阔3间,进深6椽,投影平面近方形,屋坡平缓,形制古朴,极具唐代风格。大佛殿是中国现存的九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大佛殿出檐深远,正面看如两翼齐伸,给人以雄壮稳定的感觉。殿体主要靠八根立柱支撑,墙壁并不支撑殿顶的重量,只起遮蔽的作用,具有中国木构古建“墙倒屋不塌”的鲜明特色。除了梁架,大佛殿里的许多构件更是淋漓尽致地显现着五代木构建筑的鲜明符号。在建筑上它新增加了一个构件,就是普拍枋这个构件。这是中国现存建筑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普拍枋和阑额是架在柱头之间的这两个构件,在太原天龙山北齐石窟中,就出现了阑额,但还没有使用普拍枋。陕西的玄奘塔首次出现了仿木结构的普拍枋构件,但在山西现存的几座唐代木构建筑中还没有普拍枋的使用,只安置阑额。同为五代建筑的镇国寺万佛殿也没有使用,直到辽代这种构件才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因而,大佛殿的这道普拍枋,也就成了中国木构古建中使用普拍枋最早的实例。

   大佛殿内的五代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稀世佳作。大佛殿内现存五代壁画2l平方米,可辨认处,东山壁绘有“维摩经变”。经摩诺托病在家,释迦牟尼派文殊前去探望,病床上维摩诘身着淡黄色病衣,侧身半卧十锦帐之中,身体前倾,神态庄严激昂,正在向文殊诉说自己的大乘主张。前来探视的文殊,和维摩诘侧身相对坐十 病榻之下,满脸虏诚,洗耳恭听,若有所思。画面背景全以人物衬托。舍利佛、香积菩萨、天王、罗汉等多人,

体态丰韵,表情各异,均以前方十画面人物为核心,遥相呼应,浑然一体。画面上方飞天回翔,紫雾缭绕,天女散花,呼之欲出。

   大云院正门扇面墙上左测绘有观世音,右侧是大势至。二菩萨坦胸露腹,面相凝重,雍容典稚。扇面墙背画“西方净土变”。画面上方众菩萨和仆从分宾主谈话其间,主尊仆殷一派升平景象。画面下方是8个边歌边舞边奏乐的乐伎,吹笛拍钹,广袖长裙,围成环状,翩翩起舞,神姿仙态,楚楚动人,拱眼壁和阑额上保存五代彩塑11米,色彩庄重,古朴典雅。大云院五代壁画,上承晚唐风格,无论男女皆以丰腴富态为美,心胸坦荡,气宇轩昂。

   七宝塔在周显德元年(954年)建。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原来是七级,现行五级。塔基是八方形,覆盆式莲花池瓣底座,第—层的束腰上雕造飞马、狮子、麒麟、熊黑等吉祥动物,活灵活现。第二层的束腰上雕合几个伎养乐人翩翩起舞。第三层正面有门,门顶双龙戏珠,维妙维肖;门西侧侍立二天王,神情庄重严肃;周围转角,龙蛇盘旋,使人惊叹古人笔走龙蛇的艺术功力。第四层雕帐幕低垂,前后都有假板门,第五层雕云纹大圆盖宝珠嵌顶。整座塔体造型优美,腿刻精细,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杰作。

          1988113日,大云院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长治寻古之大云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