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荆轲塔在易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的荆轲山村村南的荆轲山山顶上,形如利剑,直指苍天。塔高26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白色。每层八隅各悬风铃,清风摆动,清脆悦耳,音传四野。
荆轲塔是为古义士、战国四大刺客之首荆轲而建,又称圣塔院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大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绐在荆轲衣冠冢上建圣塔并寺院,之后历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宋乾道三年,刺史刘楷复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贮以金瓶银阁,葬于地宫,复建塔于上。当时易州属大金管辖,并非大辽之地,但碑刻铭额为“大辽易州重修圣塔记”,碑文经风雨侵蚀,已不易辨认,大意是塔旁有寺院,名“圣塔寺院”,建有亭台楼阁,山上有荆轲馆和衣冠冢遗址,风和日丽之时,常有文人墨客会聚于此饮酒赋诗。元代张柔始建保定府、莲花池之后,他基于荆轲的知名度,在荆轲的衣冠冢前建石像生,在山上栽植松柏,解放初还保留几棵。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又重建,并改圣塔寺为院,塔旁有御史熊文熙题“古义士荆轲里”碑一通。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以荆轲为题为之吟咏者不计其数,仅记于史志者,名流不下数百篇,其中以晋陶渊明《咏荆轲》最为有名,诗曰:“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2006年5月25日,圣塔院塔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