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影一湖莲”。鞍山市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她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壮美,以独特的群体英姿,像一幅无穷无尽的天然画卷,展示在辽东大地上。“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绝唱。
在千山风景名胜区的北沟中心部位,坐落着一座天成稀世巨型弥勒大佛。这尊大佛的问世,吸引了中外成千上万的佛门弟子、信徒和居士。每逢初一、十五,进山朝拜者人山人海,香烟缭绕,真可谓古干朵莲花山的一大盛事。
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大佛坐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圆圆光亮的大头高如三层楼房,长满绿苔的浓眉之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摆放位置适宜,比例恰到好处。大佛左手分开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手臂压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还端坐着一尊南极寿星,从整体看去是向右倾坐的姿态。在其胸前还天然形成一只捻珠,其长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着阳光还可以看到圆圆的珠环。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凿刻的直径约3米的大圆环,其凹凸部分迎着阳光从远处看去自然形成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环。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个高2米、宽1.2米的椭圆型的空洞,在其边缘还长着棵小松树,从远处看去宛如一丛长毛掩盖着大佛的“肚脐眼”。在大佛的最低部还长着两只宽大的脚。在对这尊大佛的挖掘考证中,竟然发现了许多历史上有人拜祭的痕迹。在距大佛对面200米,高约70米的峭壁上有一个人工凿刻的1米宽、6米长的古拜佛台,其花岗岩台面已经风化,据地质专家鉴定,花岗岩风化到如此程度,起码要有上千年时间。在古拜佛台的下方30米处,人们还发现曾有人焚香拜祭用的瓷质供碟和近尺厚的香灰。据考古学家考证发现,挖掘出来的供碟是明清时期的瓷制品。由此可见,大佛早在明清时期或者明清之前就已被高僧所识,并供奉膜拜。
据佛学家和佛教大师讲,千山乃是弥勒的道场。千山大佛问世以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福建省福州市永泉寺方丈道长乙法师听到千山弥勒大佛出世的消息后,特地远涉几千里到千山观拜弥勒大佛。观拜后他十分深切地说子“干山大佛比乐山大佛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天成大佛,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瑰宝,这是尊真佛。”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得知千山大佛后,挥笔题写了“干山弥勒大佛”六个金光大字。
P1

P2

P3

P4

P5 赶上佛事活动游客可以免费就餐

P6

P7

P8 主殿修葺中,道场挪到临时搭建的棚子里

P9

P10

P11

P12

P13

P13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