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二章学习心得

(2015-03-30 13:53:50)
标签:

侯一斌

晋城

仁慧

新教育

分类: 侯一斌所思所悟

原文: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白话译文:天下人都喜好某样东西或喜好做某件事情,如果你也恰好和大家有着同样的爱好,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天下人的这个喜好会让你产生厌恶的结果。天下人都认为某种东西是超越大众的一个标志,如果你也这样认为并去追求,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你得到这个标志后,并不能感觉到自己超越了大众。

实例阐释: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在长假出去旅游,如果你也热情地参与其中,这样的结果是交通堵塞、吃睡不好、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服务质量很差,这个喜好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让你产生厌恶。天下人都认为大学文凭是超越大众的一个标志,如果你也这样认为并努力拼搏得到了一张大学文凭,你会发现这个文凭根本不值钱,根本不能证明你的能力,此时的大学文凭已经变成了一个很普通的东西了。

 

原文: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白话译文:有和无这两个名词概念,并不具备客观的永恒意义。之所以用这两个名词来描述事物,是基于“生”的这个观察角度来看事物,而得出相对“有”和“无”的结论,离开了“生灭”这个观察角度,谈“有无”就没有意义了;难和易这两个概念(名),也并不真正地存在,它们只是从事物如何“完成和实现”这个角度来看,才有其意义;“长”和“短”这两个判断概念,也不是真实和永恒的客观存在物,它们只是根据事物的“形态”来加以判断的时候,才产生出来的概念名词; “高”和“下”,这两个名相概念的产生,是只有当你想要去“充满”(盈,引申为要比对象还高)对象的时候,才会对此加以判断,得出结论来说:太“高”了(够不上);或者比较“低下”,能够到达它的上面;“音”和“声”这样的概念,只是人们为了区分不同的声波,从“和”的角度来做的一种概念判定;“先”和“后”也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我们对“先”“后”的概念判定,是依据“跟随”这样的一个角度得出的判断。另外,还可以根据“恒定”的这个角度,来判断某个事实发生的“先”和“后”的关系。否则孤立地说“先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实例阐释:如对“高下之相,盈也。”这句话的感悟。一个班级的学生,谁是“高”,谁是“下”呢?我们可以从成绩的角度去判定学生的“高”与“下”;我们也可以从身高、体能、人缘、领导力、各种特长等众多方面去判定学生的“高”与“下”。所有的判定角度都是合理的,离开了一定的判定标准单纯说学生的“高”与“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且用任何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的“高”与“下”都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原文: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白话译文:所以圣人面对一件事情,不会盲目、草率、自以为是地去采取行动。而是保留行动的所有方向和可能性,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和最合适的时机才依循规律去行动,达到目的后就收回;圣人教化大众,不会随便地乱说话,乱判断,乱下结论。而是认真地把握自己的语言和判断,不偏执一端,保留了语言表达的所有方向和可能性,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和最合适的时机才会去合情合理地表达,达到目的后就收回。

实例阐释:一个5岁的孩子跌倒了,我们不是马上要去把他扶起来。而是要仔细观察这个孩子的表情和状态,根据他的反映来确定我们是否要把他扶起来?以及什么时机把他扶起来?把他扶起来之后,确定他没有大问题,不要对他说什么批评或者关心的话语,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

 

原文: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白话译文:天地万物自我运作(生生不息)而没有开端,万物自动自发地生长,万物自然成就而不居于成就,(因为成就的概念是从“人”的喜好角度来看的,所以不能够把它看成是“成就”),正因为自然本身不会把得到的某种结果看成是“功成名就”而死死地加以执守,所以也不能说它“没有成就”。万一没有了,也不会有“失落”的想法和情绪。

实例阐释:我们教育孩子,要按照自然规律(或者说是孩子的成长规律)去引导孩子成长。假如,我们的孩子将来有了一些成就,我们也不要觉得是自己的成就,只不过是我们发现了自然的规律并把它应用出来而已,是孩子顺应了生命成长的规律获得的一种自然的结果。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点,我们就不会太去关注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这个问题了。孩子教育成功了,是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孩子教育失败了,是没有很好地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我们不要因孩子教育的成功而喜,不会因孩子教育的失败而失落。就像天地自然不会因一个玉米棒子长得大而惊喜,也不会因一个玉米棒子长的小而难过。我们人要学习天地这种“不仁”的精神。

 

个人心得:

1、看待一件事情或一个人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不要轻易地给某个人或某件事情下结论。如,我们不要轻易地给李鸿章贴个卖国贼的标签。要多元化地去看待每个人和每件事情,会让我们更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真相。

2、我逐渐认识到一点:我们很多人为什么糊涂,不能够获得财富自由呢?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能力太有限,我们不能发现很多获得财富的机会,我们能想到的获得财富的方式太有限。财富如此,健康和幸福也一样,所以我们还是要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修习的根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