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方君崇拜多年的编剧、导演徐浩峰,在《刀与星辰》(强烈推荐这本书,我看过不下20遍,写文章经常抄它)里说过一句:一流的侦探片都是不结案的。
说到不结案的优质侦探片,在我印象中首当其冲的,是“韩国三大未解悬案”:华城连环杀人案、李炯浩被诱拐、青蛙少年失踪事件。
长于现实批判题材的韩国电影人,先后将三大悬案改编成电影。驰名影坛的《杀人回忆》(2003)、《那家伙的声音》(2007)分别根据前两个案子改编。
而三起案件中性质最恶劣、影响最深远的青蛙少年失踪案,也在2011年被搬上银幕,完成了三部曲的终极一击。
http://p3.pstatp.com/large/15a30006df1e9afecb28
1991年3月26日, 5名大邱少年上山抓火蜥蜴(媒体把火蜥蜴误报为青蛙,青蛙少年因此得名),从此杳无音信。
家长报警后,官方动员超过30万人,对邻近山区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最终全无结果。
http://p1.pstatp.com/large/162e0004e139b786ba2b
4年后的一天,电视制作人姜志胜被放逐至大邱。他发现轰动一时的青蛙少年失踪案,在当地仍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姜志胜在事业上野心勃勃。他被放逐,正是因为搏收视率而不惜在节目中造假。如今,他期望借助调查悬案,扬名立万,东山再起。
与此同时,一个大学心理教授黄祐赫引起了他的注意。关于少年的离奇失踪,黄教授有着一套独特的构想,让姜志胜看到了事业的转机。
http://p3.pstatp.com/large/15a30006df1dac69d0e7
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黄教授,活脱脱是一个东方的神探夏洛克,气质有型,风度不凡,一言一行都像是荧幕上穿越过来的高智商破案天才。
他又是引经据典,又是逻辑推演,又是分析心理,不断指出案情中的疑点:
失踪孩子之一的钟浩才外出几个小时,母亲为什么慌忙报警?两个月后接到自称儿子打来的电话,母亲为何如此淡定?而录音中长达17秒的沉默,又藏着怎样可怕的真相?
最后,他得出结论,钟浩的父母存在重大嫌疑。
http://p3.pstatp.com/large/162f0003104e95d1c955
而在两人登门探访之际,更多诡异离奇的线索出现了:
钟浩奶奶对着儿子作出砍掉两人头颅的恐怖手势,其中有什么含义?黄教授上个厕所,钟浩父亲为什么紧张跟随并撒下弥天大谎?
对此,黄教授一一作出天衣无缝的推断,进一步确认:钟浩的父母一定就是杀害五个孩子的凶手。
被黄教授有理有据的分析彻底说服,同时也渴望借此重回事业巅峰的姜志胜,对此如获至宝。
两人一拍即合,制作一部揭秘真相、曝光真凶的纪录片。他们找来大批警方和媒体,在钟浩家敲墙掘地,抽干厕所,高调寻找着孩子的尸体。
http://p3.pstatp.com/large/162f0003104db41cca7b
然而,新砌的墙下,并无预想中的骸骨,厕所中抽出的童鞋,属于一名女孩,钟浩的父母泣不成声几近崩溃,警方已经没有再挖的意愿,媒体也开始失去耐心……
随着疑点不断排除,胸有成竹的黄教授,逐渐现出了暴躁抓狂的一面。原来他为了使自己的假设成立,刻意隐瞒了许多线索,他的理论,本就千疮百孔,不堪一驳。
最后愿望落空的他,失控呼喊着:这不可能,凶手就是孩子父母,他们转移了尸体……
媒体的镜头下,他原形毕露,宛如一个小丑。
http://p3.pstatp.com/large/15a50005baef1d59d756
时光荏苒十年,一次偶然,让孩子们深埋山下的遗骨重见天日。闻讯赶回的姜志胜,见证了这一时刻,也发现了新的线索。随着证据不断指向一个男人,他的女儿也陷入了危险。
影片的最后一幕,摇身变成紧张刺激的悬疑惊悚剧:姜志胜只身闯入屠宰场,跟疑凶正面对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是主创脱离现实,完全原创虚构的。按照商业片走向,这里完全可以处理成姜志胜拼命制服了凶犯,给现实中未结的悬案,画上一个英雄主义的句号。
http://p3.pstatp.com/large/15a30006df1f48f3b19c
然而姜志胜与宰牛男的搏斗,却以鼻青脸肿的失败告终。对方恶狠狠地丢下一句:大叔,你有证据吗?然后扬长离去。
那一刻,姜志胜突然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中,并不是因为他没能制服凶手,而是他恍然发觉,此刻的他跟当年的黄教授一样,已经被一厢情愿冲昏了头脑。
他自认为证据确凿,判断理智,但其实这个宰牛男人,也跟钟浩的父母一样,只是他脑中的执念。仅仅凭几个疑点就咬定凶手的他,俨然成了又一个黄教授。
http://p1.pstatp.com/large/162d0004e03d8bd9b92f
最讽刺的是,影片中黄教授登场时,正在向学生介绍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的理论。他引用了一个案例:
美国的一个邪教预言了世界末日,但到期并没有实现,信徒不但没有幡然醒悟,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认为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信徒绞尽脑汁证明自己信仰的合理性,不惜扭曲现实和常识,达到认知上的协调。
正是学识渊博、对人类心理有着深刻洞悉的教授,却无法避免成为了失调的牺牲品。可见这一人性的弱点有多么强大和可怖。
http://p3.pstatp.com/large/15a50005baf08d30ea79
看《孩子们》给人一种复杂的体验:三番五次地,每当案情展现出一丝曙光,情节就会急转直下,把我们的情绪再度拉回一望无际的黑暗中。
命运如此强大而残忍,似乎它才是那个凶手,紧紧攥着孩子们被害的真相,稍微摊摊手诱惑一下我们,就藏了回去。
它戏弄着主角和观众,我们几乎可以听见它的狞笑:愚蠢的人类,你们不配知道真相!
http://p3.pstatp.com/large/162e0004e13c0e59c937
不像很多悬疑电影,《孩子们》并没有故布疑阵、巧立误导,试图给出一个碾压观众智商的结果。它做的更出色,不动声色地,把原本置身事外的观众,也拖了下水。
我们无法否定,前半段大家都对钟浩的父母疑窦丛生,后半段又对宰牛男满含恨意,在那么一刻,我们都确信过他们就是罪犯。
这何尝不是主观判断。在嘲笑黄教授、姜志胜偏执的同时,我们也难逃他们的同类。
宰牛男究竟是不是真凶,电影并没有下结论。但看社交网站上的评论,很多网友认定他就是,并咬牙切齿地表示法律制裁不了凶手,只能靠蝙蝠侠、惩罚者来法外行刑……
http://p9.pstatp.com/large/163500050c5ce39ece4d
片中的制片人、教授和警官,分别代表了传统侦探电影中的三种主人公:不屈不挠的媒体人,高智商的学者型侦探,以及嫉恶如仇的执法人员。
而在影片反商业的叙述中,他们无一例外的惨痛失败,让人倍感无奈和无力。
根据韩国刑事诉讼法,死刑犯的诉讼期限为15年。于是,这起发生在1991年的案件,罪魁祸首仍逍遥在法外,并且将永远逍遥法外。
真凶伏法的侦探片,固然让人精神振奋,但将真凶留空、让谜底扑朔,确实能唤起更悠长的回味,带来更深刻的思考。
http://p3.pstatp.com/large/162e0004e13b30d359c1
每次谈到韩国现实题材电影,总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我们国家明明不缺素材,为什么拍不出这样的作品?
放在本文的例子中,这不难解释:通过银幕直面一桩未结的真实凶案,并不是一件商业前景乐观的事。
毕竟大部分观众是去找乐子的,不想被提醒着沉甸甸的阴暗现实。扫一眼那些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它们大部分都是喜剧。
其实,我们不缺此类电影,近两年就有2015年的《东北偏北》,2016年的《黑处有什么》(这个案件跟《孩子们》一样都发生在91年)。但它们的票房都卑弱到不值一提,除了在小众圈子收获好评,没有激起一丝话题波澜。
在这样一个电影市场中,只有那些最“傻”的人,才会去做更多类似的尝试吧。
http://p1.pstatp.com/large/163500050c5d0f00374e
而作为对比,无论是《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还是《孩子们》,在韩国都横扫了票房。
很多影迷羡慕韩国,他们的电影可以改变国家。
但我更希望,那些缺少戏剧性的现实故事,那些浓墨重彩的社会底色,那些潜逃的凶手和不明的真相,也能被广大的中国观众喜闻乐见;那些不结案的华语侦探片,也能成为票房和话题的宠儿。
到了那时候,我们的电影,一定也有了改变国家的力量吧。
http://p3.pstatp.com/large/15a50005baf154427d1d
我的长文都首发在微言公号【方君荐电影】(realmovie),喜欢这三部韩国电影的话,可以去那里回复任何一部的片名。有什么想看的电影,也可以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