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层妖塔》:不止于IP开发

(2015-10-10 23:17:33)

现在的电影市场一提IP改编便如同惊弓之鸟,必会引发一场口舌之战。

 

 《九层妖塔》跟《鬼吹灯》有什么关系?——是许多观众看完电影的最大疑问,也是“原著党”与“护九党”撕成一团的焦点所在。客观来看,除了一群主角的名字,两者之间的关联确实细若游丝,电影俨然是书中人物在平行世界的另一段冒险。

 

像《鬼吹灯》这类盗墓题材拥有超强大IP,虽然人物和世界构架已经足够清晰,但一个奇幻的盗墓世界想要在小说中得到完美呈现,题材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限制。所以陆川换了一种思维,既然要拍就要突破,于是出现了一个更加光怪陆离的世界:胡八一不再是摸金校尉,纯以古人类英雄的后裔身份示人,精绝女王和鬼洞族(改成了鬼族)化身外星人后裔,而九层妖塔成了外星人基地,被异兽火蝠、红犼、昆仑水怪等守护着,毫不留情屠杀来犯人类。片中还独创了一个专门研究和揭露超自然现象的749局,据陆川介绍,这个组织真实存在过,他本人还在其中从事过影像记录的工作。这样的改动颇为大胆,毕竟改变一部人们熟知的小说世界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幸好超过1500个特效镜头为《九层妖塔》保驾护航,让这个观众熟知的故事在电影中获得一种全新的电影思维和观影体验。

 

如此粉碎性改编(他更愿意称之为建设性改编)并非陆川的初衷,而是不断调整的结果。一开始他也想在原著基础上做文章,尤其试图在盗墓元素打个擦边球,当审核完全不放行后,索性放弃了对原著的继承,不断强化异境探险和冒险打怪,最终出来一部怪兽灾难电影。如此一来,故事从原著的奇幻走向科幻的不归路,从一串饱蘸中国古文化的糖葫芦,化为一块西式口味的炸牛排,相当于让一群中国人演了一个非常西化(类似《夺宝奇兵4》)的故事。如果不考虑六七十年代香港那些简陋的探索,以及近几年那些不堪入目的小成本恐怖片,这个类型在此前的华语电影基本一片空白。

 

然而笔者认为何必非要纠结IP说事,我们明明有更值得一谈的。作为国产第一部直面好莱坞的视效大片,其在制作工艺与特效上所做出的里程碑式的创举是无法抹杀的。

 

拍摄这样“史无前例”的题材,陆川很有自知之明地请来外援。剧组前后聘请了多位特效总监,在他们之下设立了更详细的CG、动画、打光、材质等各部门,每一个部门配备各自的总监,中方的三名统筹负责协调导演跟特效总监的沟通工作,在三个统筹之下还配备15个制作助理,分工管理电影成片的1500多个镜头,整个制作团队的结构组成体现了高度工业化、成熟化的模式。

 

作为重头戏的怪兽,是剧组最花费心力之处,从设计世界观、梳理生物体系,到详细制定它们的外形特征、动作样式、每一声吼叫、每一个表情和爪子的细微运动等等,编纂成图谱,再翻译成英文给设计师看,前后花去一年多。再加上3D电影大量运用广角镜头,对怪兽的逼真度和清晰度要求更高,特效人员挑战巨大,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实属不易。大型的灾难动作片段如雪崩这样无法先拍完再丢给后期修补的,则用上了动态预览技术,陆川自己画完分镜头并经剧组讨论,再交由国外特效员做出添加了背景音乐的动态预览。有了预览,拍摄事半功倍。用陆川自己的话说,拍《九层妖塔》让他很认真地学习了一次“全流程管理”,体验到了好莱坞成熟的工业制作流程,这些经验的作用,对于华语特效电影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

 

在向好莱坞的借鉴的基础上,陆川同时也在摸索国产特效片的本土化技法。中外合拍大片,在近年来已有不少实例,比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请好莱坞明星担纲,徐克的《狄仁杰》用美国和韩国特效班底,但上述影片均耗资惊人,而乐视的总经理张昭给《九层妖塔》的最终预算只有一亿人民币出头,这意味着陆川不能完全照搬好莱坞的技法,要完成使命,也少不了各种考验脑力的土办法。

 

比如影片中胡八一与杨萍的一个水底镜头,是在陆地上吊威亚拍的,要实现那个调度必须有价值几百万的电子监控马达,实拍时,剧组找了一些武行把赵又廷托起来模拟游动,后期再擦除小人,接近零成本搞定。众人跳悬崖的镜头,租借专业器械需要几十万一天,剧组临时打造了一个架设摄影机和减震头的装备,让武行拉着拍摄,只花了两万多就干成了一百多万的事。还有红犼从多个角度袭击公交车的戏,通过让临时演员撞击汽车,以及用废铁高空砸下,只花了几千就完成了,有了现场特效做参考,后期数字加工效率也高得多,一切都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这种种“血泪史”,也足以提振国产电影人的信心,即便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人民币也可以担起美元的重负,中国也可以生产出特效媲美好莱坞的电影产品。而陆川也同样是在宣告:中国电影人也能做成这样一件事,特效大片的时代来临了。毕竟现在真的值得去电影院一看的电影也越来越少了,能在电影院享受一次真正的视听体验也是难得。

 

陆川自己说,“因为做商业类型片还是要向好莱坞学习,所以在制作的时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不能太多”。作为一个文艺片导演,首次执导特效大制作,经验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拥有自省心态更尤为可贵。虽然口碑褒贬不一,好在该片的票房成绩相当喜人,目前正冲刺六亿大关,续集上马指日可待。陆川应该也已意识到,他需要引进的绝不仅仅是特效人才,更需要一支与之匹配的编剧团队来沟通互动,方能打造出全方位合格的娱乐电影。当然,《九层妖塔》值得给人信心,它将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如果陆川能在续集补齐短板,那将真正令中国特效大片走向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