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2/large/8937b4a0gw1emrospfgetj20bd0go41z.jpg
之前看《一个人的武林》前,网上是一水儿的一星,看完还好,甄子丹虽烂出翔,王宝强却很争气,腿功帅得把长相丢的分数全补回来了。这次提前看了新《黄飞鸿》的朋友又是一通骂,听评价简直是《四大名捕》那种东西,把我吓坏了,结果看完了印象也不算差。那群朋友都跟我一样是80后,李连杰的印象抹之不去,那个少年老成胸襟开阔一脸赤诚的黄师傅,陪伴我们度过了童年,烙在了深深的脑海里,浇筑出永不凋谢的情怀之花。再看这个不爱穿上衣、喜欢露凶猛罩杯和唬人刺青的黄师傅,一会儿凶残暴戾到砍人个身首异处,上了街便是“我要打一百个”,一会儿青春偶像附身,鼻涕眼泪哭得像个小白脸高中生,一会儿兄弟情深赌咒发誓,拿着刀片劈友跟古惑仔有一拼,一会儿又出入青楼与烟花女子如胶似漆你侬我侬——跟宗师找不出半毛钱关系,倒像是徐克版黄飞鸿的徒弟和敌手们大杂烩。
其实李连杰版初上映时,也有老观众因为他与不苟言笑、老成持重的关德兴相去太大而愤然离场(有意思的是关德兴本人反倒看的津津有味),因此浓眉大眼的彭于晏遭来声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对广大95后来说,一口台湾腔的男神也必然得到广泛认可,为脑海里的黄飞鸿安上一个难以磨灭的原型。不过彭于晏的台湾腔委实坏事,少年黄飞鸿念白字正腔圆,你要说他在青春期接触了台湾文化无可厚非(毕竟历史上黄飞鸿曾随刘永福征战台湾),然而杜致朗搬石头自砸脚,安排他在大山洞里成人,那这口音莫非是他习武间歇看台湾偶像剧学的?
诚然,这个有劫富济贫、铲除黑帮之梦的黄飞鸿,并不能与徐克那个心怀广开民智、智武合一之梦的黄师傅比肩。周显扬杜致朗夫妇的剧本,向来逻辑牵强,转折生硬,要靠演员魅力支撑才能入戏,《杀人犯》、《大追捕》莫不如是,《黄飞鸿》也不例外。简单举例子,同样呈现清末华洋杂处、纷纷扰扰的时局,本片靠的是彭于晏比念教科书还呆板的旁白,配以几个电脑痕迹明显的俯瞰镜头,大而空洞无当,及至介绍反派出场还在不断地旁白
字幕,实在不能忍;徐克当年的处理只用了一组画面:洋人在街上哈利路亚地传教,茶楼上一群街坊立刻吹弹拉唱,用声音把他们压下去,聊聊几个镜头,便把当时的社会生境和矛盾全点出来了,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彭于晏不当宗师当起扛把子的暗黑版黄飞鸿,令网友脑洞大开,《无间道》,《教父》众说纷纭。我以为,最确切的类比是莱昂内的《荒野大镖客》。法纪缺失、恶霸横行之地,独行侠依靠身手和胆识取得大佬赏识,巧施妙计分化恶势力,加上适当的暴力手段,完成锄强扶弱的使命。不同的是本片将重心放在瓦解单个帮派里一群互有芥蒂的二把手,比起《镖客》的日意美三个版本,倒是更反映中国人喜爱窝里斗的特色。说句可能挨骂的话,从立意上看,《黄》比《大镖客》更有追求,试想阿飞如果光是想做掉大佬,机会多的是,但他的目的要成为一个图腾、一种激励,就跟蝙蝠侠那个照亮天空的投影一样,所以才需来一场万众瞩目下的火海生死斗。有人说这场打斗跟《破军》的“我不相信你是天下第一”那么牵强,我是不同意的,它内在的逻辑站得住。可惜的是,周杜的剧本里,无论英雄还是黑社会,除了光膀子打架和撂狠话,权谋城府智商全停留在邵氏年代,阴谋诡计一大通,到头来仍不脱废话少说先打一架的大老粗作风,也难怪铺垫再多,都像为打而打。
情节腐朽,但这片的时代背景还是有点意思的。黄飞鸿身处世局动荡、中西文化碰撞的转折期,悬壶济世行侠仗义,总有些历史渊源才好发挥。关德兴和李连杰自不必说,袁和平导演的一版黄飞鸿穿越到鸦片战争(那时候他还没出生呢),仍拿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充数。而周显扬这一版,更接近《龙虎门》那样的架空叙述,花大钱造的食肆花坊码头贫民窟,没有丝毫历史感和市井烟火气,出来几个说英文的洋人也无济于现实感。1868年的设定大概是随机选的,同样的故事搬到1938年的上海,讲一出《马永贞》,又有哪里违和。片里的清末广州十足是个法外之地,除了没有那么颓废衰败,跟好莱坞《疯狂麦克斯》、《未来水世界》那样的末世后无政府主义是同一个调调;官府是缺席的,几个衙役出现阻了一阵抗议人群,之后再无半个官兵出面;善良市民集结叫阵,高举拳头喊口号,活像爱国学生示威游行,杀气羸弱,场面十分滑稽,哪有两派人马火并前的剑拔弩张,倒显得帮派分子像当局统治者——清政府再日薄西山,也不至于如此孱弱不堪吧。
这版和徐克的91版一样,片长超过2小时,然而徐克版包含了梁宽拜师、与严振东比武、与沙河帮交恶、拯救劳工等多条线索,而这版只有搞垮黑虎帮单线,只好一面讲父子情深、兄弟结义、深山习武等前世今生,一面大洒爱情的味精——谁能想到黄飞鸿电影里竟会出现四角恋,而且其中两男是兄弟、两女是闺蜜,关系之复杂赛过前段时间看的《单身男女2》。
台词算不上雷人,但多数平庸得很,洪金宝倒有几句让人记得住,“说恶有恶报的人准是穷疯了”,一股知乎的负能量吐槽范儿;“不图小利必有大谋”,关于“道义”的那几句独家解读,也有几分老江湖的沧桑。然而看到后半段发现,此老头也就是个满嘴跑火车的纸老虎,类似于股市评论员,理论不联系实践,大道理头头是道,却连个稚嫩的内鬼都揪不出,真是空谈误帮,即便身边蠢货簇拥,也难以想象怎么坐上这把交椅;老大如此,手下更胜一筹,吹嘘“浑身都是眼睛”,不到一分钟就被打了脸。这些段落,仔细一回味,都挺有喜剧效果,却不是观众需要的那种喜感。原以为卡司里有王祖蓝,能像徐克版的梁宽、牙擦苏一样以喜剧增色,却是个一本正经的人物,唯一的亮点是他对黄飞鸿说,我哪会忘了你这个丑人(大意)。王祖蓝应该感谢杜致朗,他不会再有第二个机会说彭于晏丑。
前面提到《一个人的武林》,年过50的甄子丹无论动作戏份还是难度,都被80后的王宝强盖过一头。拳怕少壮在功夫格斗类电影越来越成现实,反映到《黄飞鸿》,老当益壮如洪金宝,也不得不背对着镜头,依靠剪辑和替身完成所有跳跃、攀爬、摔打,仅有寥寥几个拆招正面上阵;而半路出家如彭于晏、井柏然,在特技的照应下,也能似模似样做个以一敌百的高手,导演恨不得把每个拉筋劈腿的招式,都用上慢镜头,告诉观众咱们童叟无欺;就连王祖蓝都能一根长棍耍的虎虎生风,硬桥硬马打趴五六敌手。电影技术已经发展到黄飞鸿不必像关德兴身怀鞭风灭绝技,也无需李连杰舒展飘逸的套路冠军身手。这个时代的黄飞鸿,自然也不是80后集体记忆里的虎鹤双形、无影脚的黄师傅,而往时兴的美式超级英雄上靠去了。
武打慢镜头的泛滥几成笑柄,其实无可厚非,既强化拳拳到肉的击打效果,又能弥补彭于晏没有武术功底、无法胜任完整动作的缺憾。只是用多了过犹不及,连扔两个火把都要慢腾腾地火苗散开,岂非自我陶醉。结尾的火中对决,有点《冬阴功2》那样为大场面罔顾合理性之嫌,黄飞鸿点火是为了烧产业,雷公竟然也乐呵呵看着他点;黄飞鸿意识到“复仇就是火海救人”,却在火海里(间接)杀了一个人而完成救赎,这逻辑未免分裂。同样分裂的还有跳tone的武打风格,李连杰版黄飞鸿,虽然后期越飞越高,越跳越远,但只是夸大了习武者的身体素质,对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并无半点不敬,这也是功夫片与武侠片的区别之一,它更像“真的”。《英雄有梦》的过招则完全驱逐了牛顿三定律,常有毫无借力的腾空变向,周显扬爱用升格镜头、子弹时间炫耀暴力美学,动不动360度环视凌空定格,黄飞鸿铁拳能击碎砖墙,拼斗中刀锋还能发射无形劲气,裂墙断烛,叫人难以适从:这到底是清末功夫片,是《天龙八部》那样的神怪武侠片,又或者,是在向美国漫画英雄靠拢。
将原本属性光明的角色黑暗化,书写坎坷前史和内心创痛,那是好莱坞新世纪的漫改电影《蝙蝠侠开战时刻》、《超人钢铁之躯》、《金刚狼》、《X战警:第一战》的创作思路,黄飞鸿的武力被夸张至超越人体极限,也是与之风格匹配的副产品。结尾一幕,黄飞鸿长衫飘飘,凌空俯视码头:你们有高谭市的黑暗骑士,咱们也有广州码头的光明侠客。全片他一直以阿飞自称,父亲黄麒英的名字更从未言明,相信许多人都是到了临末那句“我,黄飞鸿”,才被猛然点醒。跟美式英雄的双重身份一样,黄飞鸿不再作为一个名字,而是需要经过地狱历练才能加冕的高贵头衔。这不啻积极的尝试,但长远来看,黄飞鸿这一招牌要生生不息,不能一味仿制模仿舶来文化哗众取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本民族传统的立足点上来。周杜借助时髦的噱头,重新抬出了这块招牌,但他们并没有能力将之擦亮,黄飞鸿要在银幕上再续辉煌,仍需要一个徐克那样的电影大师。(文/方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