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低龄英雄的超凡进化和退化

(2012-09-06 09:57:35)
标签:

影评

超凡蜘蛛侠

娱乐

  超级英雄片的剧本基调,通常和主人公平均年龄有着密切关系。《黑暗骑士崛起》有一堆老头子当绿叶,因此严肃正经的像是黑色犯罪片,《海扁王》最爆眼球的是个小萝莉,当然可以cult暴力加R级笑料这么混着来,再比如《超人前传》就远不如《超人》那么有现实逻辑。遵循此规律,比起萨姆•雷米的三部曲,《超凡蜘蛛侠》回归帕克同学的高中时代,编剧当然能更无所顾忌。大闹地铁、球场复仇这样高调展示超能力,换在其他大侠片里,怎么也得花几个镜头敷衍点借口,但本片里则是闹了就闹了,旁观者惊讶过就过了,之后谁也不会把这等奇事和蜘蛛侠的出没联系到一块——同档期打擂的蝙蝠侠见到蜘蛛兄弟保护身份这么容易,估计会哭的。 
   
  当然,这不是漏洞,主角身份决定了剧本的无厘头风格。青春躁动的高中生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影片更进一步,赋予他们冲动后可以不计惩罚的虚拟特权。天大地大任我闯祸的肆意,被初获超能力的彼得•帕克发挥到极致,同时又无需担心被人识破,就像喜剧片里那些被车撞了下一个镜头就完好如初的角色一样。健忘症和速愈症都是喜剧逻辑的一部分,观众自觉将其调用后,得以甘之如饴的享受造梦机器的催眠魅力。蜘蛛侠也许永远达不到蝙蝠侠电影的深邃和恢宏,但后者也永远无法比它更接近真人卡通,至少波顿和舒马赫都未能做到。这也是青少年世界与成人社会的分水岭。 
   
  可惜的是,尽管耍帅细节编织的肆无忌惮,该系列电影的另一重要支线——感情戏却未能有等量齐观的表现。本该刻骨铭心的初恋被拍成了一锅温吞水,两个小时中一直在加热,从未沸腾过,重演了《蜘蛛侠1》的若干套路,论曲折程度却犹有不如,甚至不比六十年代原著漫画多几个波折。更蹩脚的是台词,不到四级口语水平的大白话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笔者观看过程中突然对英语水平重燃自信,甚至能挑出若干个翻译不妥——大学毕业后除了看乔布斯演讲,已经很久没体验过这种良好感觉了。简单不一定不好,但本片的台词完全不足以挖掘情感深度,也缺乏俏皮的火花。彼得和格温的甜言蜜语可以在任何一部三流肥皂剧中找到对应,伯父伯母的家教能力显然比正传三集退步许多,堂堂警察局长竟然像个愣头青一样和后辈吵架,蜥蜴博士一步步沦陷在科技泯灭人性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他的变异经历和性格弧光是对正传中绿魔、章鱼博士、沙人的杂糅式复制,那些疯狂或自省的独白也相似到难以忽略。影片的笑料和萌点基本靠动作营造,台词几乎没抖出像样的包袱,最近热播一部《终极蜘蛛侠》卡通片,每集二十分钟里爆出的如珠妙语,起码是本片两个小时里的十几倍。虽说动作片的文戏相对次要,但一部大银幕作品的台词还不如电视卡通雕琢,也未免说不过去。 
   
  不过白开水似的对白倒也并非百无一用,最起码为烘托彼得的两面性格有所助益,这也算是本集首创之一。熟悉蜘蛛侠漫画、游戏和卡通的影迷一定了解,虽然彼得木讷内向,但他一旦变身蜘蛛侠后就变成个语带嘲讽、喋喋不休的脱口秀主持人,即使在激烈的战斗中照样舌灿莲花,常常连珠炮般搅得对手方寸大乱,不失为极具个人特色的战术。正传三集的蜘蛛侠和彼得一样沉默寡言,但本集中安德鲁对着刀子卖萌、用超能力戏弄偷车贼、与警员交涉时,完全复原了碎嘴小子风格,与摘下头套后判若两人。彼得本就是个思维机敏、有幽默感的人,面具为他提供了掩护身份,得以展示性格中平时被压抑的一面。现实里,不少人面对面社交能力很差,上了网却风趣潇洒,正是此性格双重性的展示,如果留意,很多超级英雄在变身后都会经历性格转变,固然出于自我保护,同时也是一种压抑的释放。本片到了后半段,随着面具被不断摘下,身份不断曝光,蜘蛛侠的两种身份界限被模糊了,他的口才也相应消失了。 
   
  另一突破是加强了蜘蛛侠的技术宅倾向,房间里满是科技小玩意,自制高强度制服和蛛网发射器,精通电脑网络,能在下水道活用蛛丝探测敌情,某种程度上说,大反派的变异也有他的“功劳”。身为科学家的儿子,智力上当然虎父无犬子。神乎其神的蜘蛛感应曾被不少影视作品强化,让蜘蛛侠随心所欲的“敌未动、我先动”,很是败笔,本片彻底弱化了这一作弊式的存在,让他以智力和科技自我武装、自我提升,是个高明的思路。虽然加入复仇者联盟遥遥无期,但提前准备总是好的,漫画里钢铁侠能轻易强化蜘蛛纤维,也能随意让蜘蛛感应失灵。混在神盾局,没点技术头脑,光靠变异肯定玩不转。 
   
  安德鲁•加菲尔德以28岁的“高龄”饰演高中生,显然在肢体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从全景看体型动作无懈可击,但一到脸部特写,化妆再好也难免露出“老态”,叫人看出原是位低龄大叔在装可爱。其实美国片常用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多岁的男演员演高中生,正传中的托比•麦奎尔也是装嫩,但笔者当年看时并没有这份错位感。有朋友说,当你能察觉演员扮年轻时,就是你已经老了。我衷心希望他说的不对。 
   
  文/方聿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