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用典”与“化用”辨析
(2018-03-08 07:56: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案之园 |
“用典”与“化用”辨析
“用典”与“化用”辨析
先说“用典”。张中行先生认为,所谓的“用典”就是“就较少的词语拈指特定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义”。(《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p33。)我们可以看出,典故有以下特征:简洁性。这是个相对与原典的概念。试举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加以说明。这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凡48字,虽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但在李诗中却只用7个字而已!(用典虽有炫博的嫌疑,但的确在表情达意上是极为经济的,这才是用典的魅力所在!)其二、用典有“语典”和“事典”两类。前者有姜夔词《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句子。“春风十里”出于杜牧诗《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句;后者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孙权(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等五人的事典,毫无痕迹的表达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感受。(对英雄人物孙权的怀念和崇敬;赞赏刘裕的北伐功业,表明自己也想如此能收复失地;否定刘义隆的仓皇北伐,警告韩侂胄要吸取前车之鉴;表达对统治者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不满;表明自己愿意像廉颇那样为国效力。)其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古事或古语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或相反。相同的如《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句表达的也是原典的含义——虚无缥缈;相反的,也叫反用典故,如王维诗《山居秋暝》中“王孙自可留”就是反用“王孙归来兮,山中不可久留”(《楚辞·招隐士》)之意,表达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不愿归去)之意。
再看“化用”。所谓“化用”,就是指化用前人语句的形式,造出相似的语句,使之成为创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句子形式。试举王勃诗文中的两例加以说明。其一是《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这两句是化用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之句,表达的是鼓励弟弟曹彪的,表面上看是希望和劝勉,但深层次之意写的是功业难酬。兄弟相聚难再的无奈和悲痛之情。而在王勃这里却表达的是一种激昂向上的朋友间的离别安慰,含义不同。再如《滕王阁序》中让阎公矍然而起说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其实源于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比庾信的原句更显高妙,这不仅表现在意境的深远、色彩的对比明丽,更表现为为联想的神奇,真正实现了“旧中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化用至境,不可不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修辞手法,有同有异:相同之处,都以前人诗文为基础,(事典除外。)不同之处是有二:一是用典是“照抄原文”,而化用在字句上要与原文略有变化,如《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对《苏幕遮·碧云天》中“碧云天,黄叶地”的化用。其二,用典意在“守旧”,而化用意在“出新”。具体来说,“用典”重在援引前人现成的意思来表达一己之意,“援古以证今”之谓也,而“化用”重在通过字句形式的变化来造出新句新意,也就是所谓的“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