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纱线捻度twist?单位,测试,计算公式,捻系数标准

分类: 纱线 |
一、纱线拾度(TWIST) 定义
为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伸长、光泽、手感等性能,必须将纱线通过加捻来改变棉纱的纤维结构,这其实就是利用棉纱横截面间产生相对的位移,使原来伸直平行之纤维与纱轴发生倾斜来改变纱线结构,粗一些的纤维在加艳过程逐渐收缩,两侧逐渐折送而卷入纱线的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形,在加捻三角形中,棉条的宽度和截面发生变化,由扁平带状逐渐变成圆柱形的纱。
1、捻回之定义:纱条绕其轴心旋转360°即为一个捻回。
2、捻度之定义:纱条在退捻前的规定长度内的捻回数,通常用捻度单位为每英寸之捻回数目(TPI)或每公尺之捻回数目( TPM)表示。
3、捻系数定义:是纱线加捻程度的量度,按每单位长度的捻回。
4、捻向定义:当纱条处于铅直位置时,组成纱条的单元绕纱条轴心旋转形成的螺旋线的倾斜方向。
5、S捻定义:纱条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中部相一致,为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之捻回纱。
6、Z捻定义:纱条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字母Z中部相一致,为左手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之捻回纱。

二、纱线捻度的测试
1、取样:捻度通常不是均匀地分配在整根纱上,做测试捻度取样时,不要连续在同一边取样,要离开一码后再取样。
2、捻度测试仪:捻度测试仪有很多种,大致设计原理都相同。
3、操作:首先把纱线用支撑点左边的钳夹住,然后拉至右边的旋转夹,刻度盘的指针为零度。将纱线夹在旋转夹上,样本纱线约10或20英寸,当旋转夹转动时,捻度被解开,当所有捻度消失时,旋转夹沿同一方向继续旋转直到捻度重新加入,指针向零标志。转数表记录总转数,总圈数除以二,再除样本长度,即计算出每英寸纱线的捻度。
捻度的计算公式:
纱线的捻度=样本纱线的捻向总圈数÷2÷样本纱线的长度(英寸)。

三、纱线捻度与面料强力的关系
将纱线拉伸到断裂时,发现断裂截面上并不是所有纤维都断裂,而是一部份纤维断裂,另一部份纤维滑脱,且断裂的那部份纤维也不是同时断裂,这种断裂性能和单纱强力与纱的捻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捻度的增加,纱线强力继续增加,但到一定捻度之后,继续加捻度,强力反而下降,有利方面是捻度增加,纤维间摩擦阻力增加,使在断裂过程中强力的成分增加,不利方面是捻度增加,纤维与纱条轴线的倾角加大,纤维强力在纱条轴向所能承受的分力降低,而且捻度过大会增加纱条内外纤维应力分布不匀,加剧纤维断裂的不同时性,使强力随捻度增大而增大,两者相等时强力最大,这时捻度为临界捻度,与临界捻度相对应的捻系数称为临界系数。
捻度增加,捻回角度增大,光向纤维的旁边侧面反射,使纱线的光泽差、手感差,反之则手感柔软,但捻度过小容易产生毛羽、手感松软,光泽度减弱。
捻系数及捻向取决于最后产品的质量要求,不同用途捻系数不同,捻向视成品及后加工的需要而定,为了减少纱线机上翻改和操作的不便,一般的纱线皆为Z捻向。
如纤维长度长、细度细、品质高之棉花,捻系数可较少,细号纱比粗号纱捻系数大。
伸长率为棉纱在一定拉伸的负荷下,棉纱受到拉伸而伸长,其长度称为总伸长,当负荷去除后,被拉伸的棉纱很快回缩,而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这个可缩的长度,为弹性伸长,即弹性伸长与总伸长之百分比,纱的弹性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到一定捻度后开始下降,一般采用捻度接近于弹性最大的捻度范围。
常用捻系数,机织用的经纱较高,而针织的一般较低,约3.5~3.6。因纱线之用途各异,也有不同之捻系数之纱线产品,按日本纺织业计算数据,分为:
A、普通捻=4.0(捻系数)
B、松捻=3. 4(捻系数)
C、特别松捻=1. 32~2. 8(捻系数),
D、强捻=5.0~5.4(捻系数),
E、特别强捻=5.0~6.5 (捻系数)。
F、高捻纱一般要经过蒸纱工序后才能做织造使用,有时更需要加装解扭器才能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