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复习要点
(2017-06-12 11:29:56)一、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2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章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三、主题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老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严于律己、待人宽厚的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四、重点问题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3段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较为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4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6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2、
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3、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待人厚:(1)修改文章
(3) 复信
律己严:(1)重写话风格
4.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五、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语言风格
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
一方面,行文平易质朴,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
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