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复习要点
(2016-05-06 10:20:50)《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被称为“童话之王”
2、列举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海的女儿》《丑小鸭》
二、写作特点:
1、虚实结合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相互交替,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深深同情。
2、开头环境描写作用?
开头交待天气寒冷,预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3、多次提到大年夜有何作用?
点明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是快乐幸福的日子,与小女孩的不幸痛苦形成对比,更突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表现社会的黑暗。
4、课文中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看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答:共五次擦然火柴,四次幻景。
第一次:温暖的火炉—渴望温暖。
第二次:喷香的烤鹅—渴望食物。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渴望快乐。
第四次:慈祥的奶奶—渴望亲情、关爱。
四、重点语句
1.
答:“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然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之小女孩临死前是在幸福美好的幻想度过的。
后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不满,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他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
答: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小女孩活在世上,就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冷漠。
3.
答:火柴是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是非常珍贵的。她一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让她内疚恐惧,不敢浪费火柴取暖。但她实在太冷了,所以终于斗胆取出一根。表现了她对温暖的渴望。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形成对比,表现小姑娘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都成为现实,永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然一大把火柴,留住奶奶。
5、“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6、“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这几句是小女孩的内心独白。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
五、主题
表现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对当时社会制度和人心冷漠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