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环境美国教育道德教育小学生公立学校 |
分类: 宝贝成长 |
http://s15/mw690/892344fagd3e631e31c7e&690
(图1、学生们排队,玩“大力球”)
我们昨晚就告诉儿子,今早不开车,要他步行到学校,早上孩子上学,作为妈妈还是忍不住在家门口看着他的背影,“红色羽绒服”在别墅区中渐渐远行,又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话,父母自从生下孩子,就一直是看着他的背影长大,看着他蹒跚学步,看着他撅着小屁股爬上爬下,看着他奔进校门,看着他走向大学,到结婚时,看着他挽着新娘一起走向教堂------------总是牵挂和关注着孩子的成长,相信这是普天下父母的共识,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栽培这颗小树,成了父母乐不思蜀、任重道远的工作,无论是襁褓中的婴儿,还是翩翩少年,无论在中国环境,还是美国土地。本篇博文中,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在美国公立学校,都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依据这个考核标准,由教师每天对学生的表现做记录,这个薄子是蓝皮文件夹,学校里的通知、活动的作业纸,都放在这个蓝皮夹子了,像个漂亮的蓝皮书,蓝皮书的封底,就是考核标准:上边印着:
Responsibility (责任)-----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
Citizenship (公民意识)-----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只是模拟;
Respect(尊重)------包含尊重自己,尊重老师、尊重其他同学;
Fairness(公平 )-------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
Trustworthiness(诚信)--------诚实守信,表里如一;
Caring(关怀)-----帮助其他人,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每天做记录,当每一项指标全部填满20个格子,6项指标共120个小格子,老师贴上“蓝色纸条”升级为蓝色“Self-manager”, 并给学生颁发一个蓝色带子的、并享有学生照片的吊牌,挂在脖子上,相当于班干部的荣耀;如果再重复一次(填满120个小格子),贴上绿色纸条,升级为绿色的“Self-manager”,吊带换成绿色;再重复一次,就升级为黄色的“Self-manager”--------这是最高级的“自我管理者”,当然也是最高的荣耀。在美国班级里,似乎没有固定的“班干部”,都是需要每个学生从头做起。优秀的表现,每天都要重复去做。这个“自我管理者”的数量在班里“上不封顶”,任何人机会均等,只要努力都可达到。比较的对象是自己,不是别人!
在考核中,不难看出,几乎没有学习成绩的考核,都是德育范畴。奇怪的是,在美国学校,没有专门的品德教育课,无论是学习课、娱乐课、体育课,自由课、兴趣课,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比如课堂上怎样尊敬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们排队去餐厅吃午餐,不能奔跑不能乱串,不准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午餐时,不能浪费食物,平时的时间帮助残疾学生,或者有需要帮助的同学,爱护学校及班级的公共财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等等-----------如果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去锁好自行车,在旁边的老师就会表扬他,也会告诉学生的班主任老师,以尊重他的付出。
如果学生犯错误,班主任会提出严厉批评,让这个学生“think about”(深度思考,并检讨),情结严重者,老师会和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并要学生自己写检讨书,承认错误并改正,这样做前提肯定是大爱,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但是学校和老师必须顾及学生个体的隐私,都是私下里和家长协调。当然学校和班级更不会张榜说明,表现好的就是红色,表现差的就是黑的。这也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体现。
老师也会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怎样去爱别人,怎样尊重、怎样感谢。记得儿子在三年级期末最后一天,大约是去年6月1日,我开车接儿子回家,儿子告诉我,他的班主任Miss Martin 女士在班级里和同学们都哭了,因为她在下学期时,调到别的学校去任课,她很不舍得我们班里的学生,她给每个同学都送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说“感谢你们给我快乐”。儿子说:“Miss Martin so love us, I was crying, it is Natural love, I will miss her”。是的,儿子说时,我的眼睛也湿了,要是在现场,我想谁都无法抑制这种纯真的爱。借此文章,再次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教育,感谢Miss martin 在三年级陪伴我儿子成长,让孩子们懂得珍惜人世间的情感,懂得生活感恩!
现在四年级了,所有的老师和原来班里的学生全都不一样。经过一学期的学校生活,儿子得到更多的爱,同样很“享受”四年级的学校生活,任何老师都有权利去表扬学生,也有资格去批评学生。年组有位老师特别开心,见到有礼貌的学生会鼓励,“you doing a good job! come on
hug”,儿子对她即喜欢又敬畏。班主任老师用包容、用爱心,也用智慧,去关注着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以至于让孩子回家说,I love Mrs Robinson,
she
成长不仅是学习成绩、视野开拓、健康饮食、强身健体,阳光、健全、积极、公正的道德教育贯穿成长的主线,深入灵魂,才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福报!
Helen 稿(原创文章,除新浪网正常使用,个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http://s1/mw690/892344fagd3e6379cea60&690
(图2、得到老师允许后回答问题)
http://s10/mw690/892344fagd3e637cb1c19&690
(图3、英文学校文艺演出)
http://s2/mw690/892344fagd3e63807e0f1&690
(图4,这是部分年级学生,每班不能超过20个学生,这是法律规定)

加载中…